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202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36年2月以来,中国工农红军二、红六军团在地广人稀的乌蒙山区展开了近一个月的千里回旋战,基本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此时,红军仍然距离敌人很近,随时都有重新落入包围的可能,而且原计划到安顺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打算也不现实,必须在运动中继续调动敌人.因此,1936年3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开始向东南方向转移,于28日到达盘县、亦资孔地区,决定在南北盘江一带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与中央失去电信联系,红二、红六军团对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发生的情况一概不知.  相似文献   
22.
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坟的左侧有一尊红军女卫生员给婴儿喂药的铜像。每当人们来历史名城遵义参观、旅游,总要到这里举行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听取这富有传奇色彩、但却是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23.
枫香溪会议   1934年,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三军,经过湘、鄂、川、黔边地区的长期转战后进入贵州。 6月 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省沿河县枫香溪 (现属德江县 )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夏曦、贺龙、关向应等。会议根据“群众的斗争与情绪”,“敌情的薄弱”,“决定了在印江、沿河发展苏维埃运动”,“并决定调集一批干部把军委会的机关建立起来,即刻成立军委会的宣传队”。会议对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总结,作出了 3项决议: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抽调…  相似文献   
24.
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简称"沙驼"),是由"左联"成员肖之亮发起成立,后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抗日救亡文艺团体. 1935年夏,"左联"成员肖之亮由上海回到贵阳,在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支持下,以贵阳毅成中学、贵阳女子师范学校、贵阳男子师范学校、贵阳中学等学校爱好话剧的部分师生为骨干,积极开展进步的话剧活动.1936年1 2月,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正式成立,肖之亮任社长,另有理事数人,社员100多人.  相似文献   
25.
<正>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贵州开启了发展新篇章。毛泽东同志情系贵州发展、心系贵州各族人民群众,明确指示贵州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有效改造土匪,对贵州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办好农村公共食堂等作出重要批示,为贵州大学题写校名、为都匀毛尖茶命名、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写匾额,先后接见贵州少数民族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等,与贵州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毛泽东同志对贵州工作关心指示的几件大事,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26.
<正>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同志与党中央、军委纵队转战贵州达4个多月之久,足迹遍及现在贵州7个市(州) 20多个县(市、区),推动召开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参与决策并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途经剑河县时为少数民族群众赠送毛衣等传为佳话。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毛泽东同志长征在贵州的几件大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7.
1935年到1936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先后到达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黔西北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以黔(西)大(定)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乌蒙高原燃起了熊熊烈火.  相似文献   
28.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9.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贵州省工委、中共贵阳特支、中共罗盘地委等地下组织及广大党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活动.有的组织民众开展护城、护厂、护校斗争,维护社会秩序;有的组织游击武装,发动暴动,迎接解放;有的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这些革命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州,同时为顺利接管贵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1949年11月14日23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进占贵阳城。11月15日,十七军五十师进驻贵阳,贵阳宣告解放。实现了人民解放军“大包围、大迂回”战略,为解放西南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