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关信平 《民主》2009,(3):12-14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未来十几年里我国农村发展的规划蓝图,其中强调了要使“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为此,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这些目标。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指出明确的目标并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22.
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好地发挥了兜底性民生保障作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托底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救助制度面临防止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任务叠加、人口老龄化、走共同富裕道路、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等带来的挑战。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合理的覆盖面,构建全面的救助体系,达到恰当的救助水平,形成精准的救助效果等。  相似文献   
23.
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在我国开启了全面建立和发展临时救助制度的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体系。《通知》为我国临时救助制度设定了总体制度框架,但在各地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一、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四个方面的功能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首先需要注意充分发挥其补充性、应急性、  相似文献   
24.
目前群众在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面临一些难题。群众面临的各种难题的根源都在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不充分不均衡。面对这些难题,各级政府要按照高质量发展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要求,重点通过加强改革和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来逐步弥补民生短板,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5.
作为我国民生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基础性民生建设对于扩大民生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效能和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性民生是基于需求侧的民众基本需要和供给侧的国家发展目标及现实条件而确定的民生保障内容及水平。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民生建设主要涉及基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基础教育、基本健康服务、基本就业服务,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基础性民生保障等领域。应该推动形成以基础性民生建设为主的社会政策体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和提高基础性民生建设,实行更加积极的社会政策,注重提高公平性,加强和优化基础性民生建设中的多主体责任分担及协作机制,并积极构建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