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政府转型的逻辑路径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政府转型,是在完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静态制度结构与动态行为模式的整体性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政府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实现了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统治型政府向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第二次转型正在由市场发育期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市场成熟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在政府在转型过程中,首先应当正确认识政府转型的渐进过程,研究和预测阻力的影响并加以调控;其次,获得政府机关以及公务员最大限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再次,对利益攸关的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以减少其各种利益损失,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党和政府应该坚强领导、配套实施,确保政府转型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目标。在公共服务体制运作的过程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和协调者。公共服务体制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集合,整个制度系统至少包括公共服务的执行主体、规划体制、融资体制、供给体制、和绩效评估等基本环节。我国公共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涉及到公共服务主体构建、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体制性症结。当前,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完善的核心内容包括构建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的市场体制以及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本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刘厚金 《党政论坛》2008,(21):26-28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效回应国际国内行政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同,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那么,当前立足于法治与市场的研究视阈,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内涵与职能定位就成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公共意识的培育及路径选择——以上海某社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厚金 《理论探索》2007,(1):131-133
社区公共意识是社会群体及个人对“社区”这一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的事物在心理上的自觉感受与认同。目前,社区在公共意识培育方面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内容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人员的素质结构不合理、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培育社区公共意识必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形成适应新型社区建设需要的社区公共意识;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分担政府的事务性工作,完善其在社区建设中的各项功能;加强社区内各类组织的利益整合,培育新型企事业单位的社区公共意识;强化社区共同体意识,形成适应新型社区发展的个体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