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总书记极为关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在初创时期,亲自参与规划并指导,给厦门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一、亲自为厦门经济特区选址 1979年4月,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谷牧带领中央工作组到广东、福建考察,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是考察组成员之一。在这之前,江泽民已多次深入各个经济特区,参与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工作,参与制定中央对经济特区实行的  相似文献   
32.
1981年10月15日,轰鸣的推土机打破了湖里待开垦处女地的平静,从此,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跨入了新纪元。1991年12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  相似文献   
33.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党在敌后武装斗争的战略部署,即“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翌年初,刘少奇到华中组建中原局,194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离开华中,到延安党中央工作。在这3年多时间里,他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做了大...  相似文献   
3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一对投身革命事业的亲兄弟,曾先后到厦门开展革命活动,并都担任过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出色地领导了厦门地区的革命斗争,一时传为佳话。他们就是原籍广东澄海县的许包野和许依华两兄弟。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尽相同,但都选择了献身革命事业的道路,都为厦门地区的革命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厦门经济特区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20年了 ,它是在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的指导下 ,以开放促进改革 ,以改革扩大开放 ,努力走出了一条以政策优惠启动、基础设施先行、引进港澳侨台起步、外引内联并举 ,发展工业为主、两个文明并重 ,并着眼于体制创新、功能开发、增创优势、双向辐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发展路子 ,实现了由初创起步、基本成型、快速发展到增创新优势等四个阶段的顺利发展 ,使国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创造了厦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一)航空港、海港、信息港的建设令人瞩目 ,厦门特区作为区域…  相似文献   
36.
厦门特区对台优势及在促进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特区在密切海峡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独特的对台优势和较好的投资环境 ,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理想渠道 ,具备了对台直接“三通”的基本条件 ,成为促进两岸“三通”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37.
毛泽东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有过长达20余年的交往和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延安初识1940年6月1日下午,延安城的杨家岭。身材魁梧的毛泽东站在窑洞前,等候着被邀请的客人——爱国侨领陈嘉庚。毛泽东对陈嘉庚仰慕已久,了解他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创办《南洋商报》,宣传  相似文献   
38.
厦门地处闽南海疆,与大陆有一海之隔,在本世纪20年代,交通并不比闽南的漳州、泉州及闽西的一些县份发达。然而,这个方圆只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在大革命时期却不仅是福建省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之一,而且是闽西南党组织最早的诞生地。为什么厦门能成为闽西南党组织的发源地,并对闽西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巨大的  相似文献   
39.
华罗庚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数学家,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要职。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周恩来知道后,明确指出:“像华罗庚这样的知识分子要保护。”当科技大学要斗争华罗庚时,周恩来又指示国务院立即要求科技大学的上级出面劝止。周恩来还约请中国科学院两派代  相似文献   
40.
1921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武汉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分部(后改为武汉分部),以便在武汉地区开展劳动组合的工作。分部刚成立时,党在武汉的工作主要是在学校的教职员和学生中展开,但深入到劳苦群众,特别是人数众多的铁路工人中,工作还做得不够。1921年11月,京汉铁路工人受陇海铁路工人罢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