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一家工厂最新推出高级羊皮服装,取名“西宫牌”。所据何典?厂家的广告称,这种服装“汲取了西宫娘娘慈禧太后服装的精华”,“实乃古今结合之佳品”。看这样的宣传文字,真让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想那慈禧当年贵为太后,各式服装一定不少,但其“精华”何在,于史无征,怕很难说清。且厂家的  相似文献   
32.
地位与称谓     
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与四面八方的人打交道,对别人使用怎样的称谓,是一件颇值得研究的事情。倘依一般规律,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这看似平常的称谓,原来与人的地位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刘绍楹伟人有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当然。那是指革命要采取暴烈行动而不能文质彬彬说的,是形容。但是,就是从字面理解,革命与请客吃饭也是不能画等号的。可是,在有些人那里,革命偏偏就是和请客吃饭画上了等号;一个不搞请客吃饭的干部竟然被认为...  相似文献   
34.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今天的人对于曾在旧时代流行的谣谚、俗语等,听起来难免会有隔膜之感。如《增广贤文》中有“与人不睦,劝人造屋”的话,今天听起来就很费解:明明与对方不和,为什么还要给他出家庭建设的好主意呢?如果了解一下产生这句话的时代背景,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旧社会里,一般老百姓温饱尚且顾及不暇,哪里还有那么多余钱来造房建屋?所以劝人造房表面看来是替对方着想,实际上无异于把他放到火炉上烤,使之走上债台高筑、倾家荡产的绝路。由此也可以看出,平民百姓迫于生计,只能世代蜷居于茅舍、窑洞之中,是不敢有大兴土木、叠梁架屋之奢望的。  相似文献   
35.
重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语的“武器”刘绍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共产党人自觉清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进行自我保健的有效武器。党的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  相似文献   
36.
人不是商品,当然无价。可在现实生活中,评人论事,却常常要讲起“价”来。不同的人生观,对这个“价”也便有不同的理解。 某市机电公司吴经理因病去世,临终留下遗嘱:丧事简办,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骨灰由亲友深埋于家乡山岗上植树以作纪念。恰巧也在这时,市郊的一个体户因车祸身亡,办丧事时其亲属极尽铺  相似文献   
37.
有了钱,投资一个合适项目,扩大再生产,赚更多的钱,这是经商做买卖的人惯用的思路。可是投资什么项目好呢?这就要看投资者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看此人究竟有多远的眼光、多大的魄力了。据汉高诱《吕氏春秋序》记载,富商吕不韦经商到邯郸,遇见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公子楚,马上敏感地认为“此奇货也,不可失”!《战国策·秦策》中讲得更详细,说吕不韦见到公子楚以后,回家与父亲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吕不韦问:“种地得利能有几倍?”父亲答:“十倍。”吕不韦问:“贩卖珠玉利有几倍?”父亲答:  相似文献   
38.
世间的事最怕“刮风”。一个潮流来了,周围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窝蜂似地追赶仿效,结果吃了亏,像若干年前的打鸡血、喝红茶菌,这类教训人们还记忆犹新。就是很好的一句话,不区别具体情况到处乱用,不但不能贯彻其正解,而且还会引起种种麻烦,把好东西给糟蹋了。  相似文献   
39.
从报上读到上海第二名炒股失败自杀者刘晓东的有关报道,我心中一直有个疑团没有解开:不就是亏了4000元嘛!远没到彻底破产的地步,何必那么想不开,去自寻短见?细读才发觉,他相信所谓“命运”,在苦闷之中写下富、穷、生、死四张纸条放入口袋,想用抓阄的办法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却又偏偏摸到了“死”,使他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于是写下遗书,撒手人寰而去。  相似文献   
40.
在今年的“两会”上,著名作家王蒙在政协会上发言,对帝王剧在电视屏幕上泛滥成灾表示了极大忧虑;著名剧作家魏名伦也在会上指出,“帝王崇拜”意识会严重误导大众,非常不利于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浏览一下正热播的帝王剧,两相对照,确实感到此言不虚,切中时弊。帝王们究竟从何时开始占领荧屏,已经很难找出确切的时间,反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些年是女皇帝武则天、慈禧之类粉墨登场,然后是康熙、雍正、乾隆,接下来唐明皇、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秦始皇、汉武大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你方唱罢我登场,“正说”之后再“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