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9 毫秒
61.
燕山新话人们都知道蒲松龄是清初的大作家,写下了《聊斋志异》那样享誉世界的名著,但很少有人知道此人因没有过硬的“文凭”,不堪忍受种种压力,为奔文凭苦苦奋斗了一生。个中滋味,真是三言两语难以尽述。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特别是其中的《考弊司》、《王子安》、《神女》等篇,可以看出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他运用神来之笔,描绘了考场士子的众生相:入场提考篮像乞丐,点名受呵斥像囚犯,进入号房像秋后的冷蜂,考完散场像出笼的病鸟,盼望报子坐立不安像被缚住的猱,得报不中像钳毒之蝇。落第者起初心灰意冷,势必举案头物而…  相似文献   
62.
报载:由上海广播器材厂和上海飞机制造厂设计、生产的大型彩色电视转播车通过鉴定并投产,今后不必依赖进口了。短短一条消息,使我对“拿来”产生了一点想法。彩色电视转播车具有完整的节目录制功能,还可以代替电视台作为制作中心使用,设计复杂,技术要求高。过去,国内电视台使用的转播车都是以60万美元一台的高价进口的。在国內尚不具备设计、生产能力,而电视台又  相似文献   
63.
某地一位从劳动模范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最近因收受贿赂事发,被检察机关起诉。在审理这起案件时,他悔之莫及,痛哭流涕地说:“人家来送礼,觉得盛情难却,就收下了。谁知……“人们在为此人走下坡路表示婉惜,对他的贪鄙表示愤恨之余,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相似文献   
64.
说“胆量”     
钻牛角尖儿,是做学问的大忌《三国志·姜维传》讲到姜维被害时,裴松之注“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资治通鉴》记载这件事,作注的胡三省对裴注不以为然,写道:“如斗”非身能所容,恐当作“升”。这里,胡老先生未免  相似文献   
65.
漫画家对生活的观察,真是入木三分。请看这幅漫画:一对打扮入时的青年情侣,对一处挂着“小神仙”招牌的卦摊儿不屑一顾,说,“别理会这迷信货色”!可转过身去,那位女郎却拽着男士一溜小跑,奔向一个用电子计算机“科学算命”的卦摊儿,并且得意地说,“咱们相信科学”! 小小一幅漫画,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66.
从古到令,中国的文化人都有一个“清高”的名声,讳言钱和利。而今,科技人员也开始办公司,业余兼职,利用自己的知识多做些工作,同时也为个人增加点收入。这无疑是商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值得鼓掌欢迎的好  相似文献   
67.
对一些所谓名人名言,我有时私下里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因为事实证明那些话并不总是那么灵验。比如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常常被当作结论性的至理引用,每逢此时,我就作逆向思维:时下的人们可以说是“衣食足”了,可为什么有些人还在做是非不分、荣辱不辨的事呢? 就说当前在社会上刮起的  相似文献   
68.
牢骚里面有实情,这话是有一点辩证法的。前些天,一位年已40多岁、半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老朋友,在他所在的出版社专业职称评定中,被评为副编审,据说还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而破了“格”的。当我向他表示祝贺时,他不无挪揄地说:“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是崇洋思想;可说外国的太阳比中国的发光早,大概是事实。同样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发达国家,20多岁  相似文献   
69.
近读《科技日报》,从一篇文章中得知,兰州大学做了一个决定:给著名教授配备专职秘书、保健医生。在收入上,除正常工资外,每月可享受省政府和学校补助1000元。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更集中精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参见《科技日报》94.1.21)  相似文献   
70.
伟人有言: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最近读书看报,了解到几桩有关出国考察的事,在脑子里粗粗作了一下比较,发现那些看上去似乎不相关的事,有时却像一面镜子,竟然照出那么多世情事理来。 在《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一书中,冯友兰先生有这样一段回忆:1921年,蔡元培以北大校长的身份到欧洲和美洲参观调查。蔡先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