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相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人权宪章》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先后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尽管从形式上看不是公约,但许多学者认为该宣言有习惯法的效力。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宣称反对《世界人权宣言》,我国也一贯尊重《世界人权宣言》的主张。将《国际人权宪章》中规定的人权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相关比较,找出我们立法的不足,是我们良好地履行自己承诺的前提。  相似文献   
32.
刘连泰 《法学家》2020,(2):45-56,192
公平市场价值是征收补偿的通常标准,是自愿的买家愿意支付给自愿的卖家的价格,包含了财产对于财产权人的平均主观价值,不包含特殊的主观价值和自治价值。补偿超过平均主观价值的主观价值技术上不可能;财产权是法定的权利,负有社会义务,法律不补偿财产权人的过敏反应;补偿某些特殊的主观价值与宪法价值不兼容,还可能给财产权的策略性抵抗提供正当理由。许多域外征收法规定不补偿特殊主观价值,但特殊主观价值可以通过其他概念在个案中进入补偿。中国征收法采通行的公平市场价值补偿标准,没有规定主观价值的补偿,但主观价值可以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补助和搬迁奖励部分进入补偿额。  相似文献   
33.
“管制性征收”是典型征收之外的征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交替适用三个坐标系来判断管制是否构成征收:实体性正当程序是手段和目的构成的坐标系,平均利益互惠是负担与利益构成的坐标系。权利柬是被剥夺的利益与财产的全部利益构成的坐标系。中国法上存在管制性征收的情形,但法院不使用管制性征收的概念,确定“管制性征收”的坐标系有利于管制性征收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34.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宪法地位及其行使方式来看,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基本权利性质.作为基本权利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规范效力,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行立法限制逾越了基本权利所划定的立法界限,面临着正当性拷问.只有依宪将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基本权利,才能理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范体系.承认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必然要求对现行《土地管理法》构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规范体系作出相应修正.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现行宪法文本中被构造成了一项与私有财产权大体相当的基本权利,因而对其规范体系的修正可借鉴私有财产权的规范体系,即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征收补偿条款.  相似文献   
35.
信息技术与主权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泰 《中外法学》2015,(2):505-52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主权概念总是与一定的地理空间相关联。虚拟世界与地理空间相对疏离,信息技术对主权概念构成冲击。其中,互联网技术对主权概念的冲击尤为强烈。应对这种冲击的进路包括区隔的进路和关联的进路。区隔的进路主张虚拟世界自身生成主权概念,这种主张无法逻辑圆融,其中的自由主义进路和制度主义进路均无法提供可行的实践方案,需要国家主权进入。关联的进路关注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关联,着力思考国家对跨境信息流动的管制,形成强主权模式、弱主权模式和程序主义模式三种观点,各有优劣。信息主权是处理国家主权与信息技术关系的核心概念,包括信息保护权、信息管理权和信息资源共享权,信息主权的行使应符合辅助原则。  相似文献   
36.
论中国语境下法官职业化的几个基本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提示:2002年7月,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由此而引发的法官职业化和司法改革的理论探讨成为法学界关注的新焦点。在不久前由国家法官学院参与主办的两次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着这个焦点问题畅所欲言,还有众多的读者也向本刊来稿对此问题提出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我们从本期起,将着重刊发一批这方面的文章,期待着广大作者、读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37.
我国宪法文本中作为人权限制理由的四个利益范畴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连泰 《法律科学》2006,24(4):37-44
我国宪法文本中依次出现了四个限制人权的理由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形式表达,社会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实质表达,集体利益是公共利益的除外形态。  相似文献   
38.
虽然信访并未明确规定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之中,但信访制度一直存在,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国务院于2005年1月修订了《信访条例》,随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有关信访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然而,当前的信访实务却存在着许多误区,信访行为人、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关等主体对信访制度的认识各异,进而在适用该制度时采取了多样的行为方式。这在实践中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信访频发,甚至形成信访洪峰,严重背离了《信访条例》等法规颁布的初衷。如何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信访事件,进而更好地发挥信访制度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的功能就成为法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组笔谈的作者分别立足于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等学科领域,对信访制度尤其是其属性与功能进行了理论上的检讨,期望对我国当前的信访理论研究和实务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9.
论修宪行为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们有多次修改宪法的经历(1),其中 不乏成功的佳作与失败的先例,可谓喜忧参半。为什么有的修宪是成功的,而有的修宪是失败的?我们往往习惯于从修宪时的政治生活状况去考证(2),这种思考路径无疑是正确的。宪法的修改涉及宪政秩序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是正当的,也可能是不正当的;可能对增进宪政的目标实现有重大助益,也可能功绩平平。宪法学是否可以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甄别宪法修改的正当与否,绩效优劣?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一 宪法能否修改现在已不成为一个问题, 尽管在宪政史上对此有过激烈的争论 (3)。许…  相似文献   
40.
刘连泰 《法商研究》2006,23(5):81-85
平等保护并不排斥分类,也不排斥对不同类别的群体配置有差别的权利。从私法公法化、法律家长主义以及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女性55岁退休的规定是法律对女性的特殊保护措施,是合宪的。女性不能放弃法律对自己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