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杨 《法制与社会》2013,(32):157-158
本文研究的是公民知情权的救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一种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相应的获取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更具有研究意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体现了对这一权利的重视,但是权利的实现不能仅靠法律的规定,还应该有相应的救济,特别是司法救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以来,大量的公民知情权诉讼案件涌现,初步形成了公民知情权的救济制度。本文将时公民知情权救济进行概述,并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公民知情权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2.
绿色生活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延续"好生活"的必要前提,是实现"美生活"的主旨意蕴。在对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解中不能脱离两个维度——"绿色维度"和"人的维度",由此决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兼顾"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原则。绿色生活方式的全面形成需要从多个方面协调推进:坚持绿色消费理念是核心,提升个人自律能力是基础,坚持全民行动是关键,绿色生产方式是根本,制定绿色生活方式的政策导向是推动力,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3.
既判力,是指确定判决在实体上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再审制度是为了纠正已有既判效力判决的瑕疵而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这意味这再审制度往往会对既判力造成威胁。本文将在阐明分析既判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作者对我国再审制度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3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具有严谨理论逻辑和系统理论框架的理论体系。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在对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是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生态文明认识论建立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与人关系上,坚持社会主义属性,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价值论的最终目标,同时鉴于生态问题的全球性,生态文明价值论还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生态文明方法论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路径。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从"认识——方法——目标"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阐释,实现了思想性与行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5.
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互契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36.
大学生"村官"党员一般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但思想、业务和能力上仍然存在各种不足,有时难以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中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大学生"村官"党员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把握其群体性特征,进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建设中。  相似文献   
37.
门头沟区委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改变"党务公开不够、农村无职党员说话没分量和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渠道少"的现状入手,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38.
<正>一、教材分析1.理论政策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本专题复习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党的二十大及党和国家历次会议对“文化建设”的阐释,在深刻把握国情、考情、学情基础上,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文化专题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行整合,通过引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因何而自信”以及“如何更自信”,从而推动当代中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美的同时积极成为中华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于知、情、行三方面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9.
周杨 《党建》2023,(2):33-35
<正>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牺牲奋斗永不止步,理论创新亦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这一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所必须准确把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强调“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被明确写进民事诉讼法,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文章旨在对照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