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李德在其回忆录《中国纪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表述:"1934-1935年,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农民的、地方性的和民族主义的情绪,就能够不顾马列主义干部的反对而畅行无阻,甚至这些干部本身也部分地和暂时地为这种情绪所左右。"从李德回忆透露的细节可以肯定,当年中央决定长征和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并不知情。  相似文献   
12.
田家英的闲章不少,有地摊上买的,也有请人镌刻的,不下百十枚,大多是一些警世之言,读来朗朗上口,放下令人回味.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相伴久了,相知久了,那一枚枚一方方无生命的印章,也就有了主人的气息与血脉.  相似文献   
13.
正翻阅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面的注释是这样写的":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8点多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而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日下午六七点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时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中共方面拍发过一份密电,向中共中央通告了他们的扣蒋行动,目的是希望作战勇猛的红军和势力强大的苏联能及时与西安方面配合行动。可是,几乎在中共收到张、杨密电的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获悉了西安所发生的惊天大事变。消息的过早泄露使南京方面对西安事变提前有了防备,以至于张、杨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特别是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更加密切。考察共产国际有关史料,可以说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是以派驻代表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反腐败斗争,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党内存在着不良风气与腐败却不利于我们党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怪圈.探讨党风廉政建设与跳出历史周期率关系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寻求执政党发展的“新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许多多"国际同志",为中国和苏联提供了重要军事情报,其中包括来自敌国日本的革命志士,他们在反法西斯情报阵营冲锋陷阵,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尾崎秀实:把日本绝密情报发往延安尾崎秀实(1901-1944),是日本进步的新闻记者。从1928年11月至1932年1月,作为日本《朝日新闻》驻上海记者,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上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天津作为北方中国革命力量的重要集聚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天津统战工作,立足天津实际,团结带领天津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梳理并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天津统战工作的历史轨迹与成功经验,对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世强 《党课》2011,(2):86-89
贺龙元帅为党为国立下的战功,如巍巍的昆仑山。然而,这么显赫的战功,却挡不住两张薄薄信纸煽起的妖风!这种不顾本末的劣行,只能发生在那人妖颠倒的疯狂年代。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自不会再去为这信件的真假而劳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