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去年年底的一天,记者来到湖南省安乡县三岔河镇罗洲村村民彭武斌家,只见他家的堂屋里聚集了七八个村民,他们正高兴地议论着什么。原来,这里有镇人大代表考核公示栏,上面有代表的照片、联系电话、年终履职考核结果,墙上还挂着《选民反映记事簿》、代表办实事记录簿》、《落实代表建议意见反馈卡》。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年终了,我们也该看看代表为选民做了什么,看看当初投票值不值,下一次投票时心里就有了数。”通过这个平台,记者看到了别样的风景。构筑阵地平台吴邦国委员长说,应该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亮点来抓。如何抓出亮点?闭会期间…  相似文献   
22.
没有人员结构的变化,人大就不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先当“议员”再做“官员”,充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越来越接近原来的制度安排,也说明党的执政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杨志勇 《政府法制》2013,(17):60-60
201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面对联社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基础薄弱,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在深入调研分析之后,以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入手,从严管理强服务,从远治社促转型,有效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形象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4.
"营改增"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如金融业如何改征增值税等。"营改增"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合上海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称"营改增")试点工作。从总体上看,"营改增"试点平稳,改革的方  相似文献   
25.
中国物价虚高内幕:间接税在作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馒头还要交馒头税,实际上也就是包含在馒头价格中的增值税。海外代购越来越普遍,许多所谓的名牌产品,国内的价格比国外还要高。这些现象实际上与隐含在商品价格中的间接税有关,中国是否有必要降低间接税?降低间接税的难度如何?有哪些可行路径?这些问题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6.
回望5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历程,人们可以发现清晰的理念与轨迹:从民生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立场出发,着眼于监督实效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增强审议监督和财政预算监督的约束力,并在制度安排上有所创新,表现出对人大监督职责的理性和自觉。  相似文献   
27.
4月30日,谢远菊到重庆市石柱县城新开路信用联社柜员机上取钱,发现在柜员机上竟然还有一张未被取走的银行卡。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探性地按下了取款200元的键,钱真的出来了,她喜出望外,又取了1500元。当发现此卡上尚有近10万元的余额时,正愁买房子还差钱的她产生了占有这笔钱的念头。  相似文献   
28.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果制定法律的全过程尽可能透明和公开,公众参与其中并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那么,公众不仅会对法律抱有真正的敬畏,更为重要的是公众与法律由此产生良性的互动,纵观近年来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全民参与讨论,公众的智慧得到最大可能的吸纳,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亮点的。  相似文献   
29.
自从有税收以来,就有逃税现象存在,古今中外皆然.逃税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国家也广泛存在.各国不同程度存在的地下经济,都是税收所无法涉足的领域.要彻底消除逃税现象是不可能的.解决逃税问题的目标应定位为:在可行的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逃税规模.  相似文献   
30.
杨志勇 《人大建设》2008,(10):11-13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果制定法律的全过程尽可能透明和公开,公众参与其中并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那么,公众不仅会对法律抱有真正的敬畏,更为重要的是公众会与法律由此产生良性互动,从而有助于良好法治生态文化的培育与生长。综观近年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全民参与讨论,公众的智慧得到最大可能的吸纳,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