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2.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和谐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1998年联合国召开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问题会议取得如下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23.
贫困地区农村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加大步伐,必须在金融体制上实现突破,迎来资本时代。因此,要创新金融服务农村的理念,发展农村金融平台,使金融和农村经济实现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4.
30年前,在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转折时期,通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思想得到大解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重新确立,从“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实践中,普遍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迫切要求,从而走出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改革开放之路。30年来的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昭示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解决思想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5.
<正>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实践起点,也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的动力所在,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因素,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被任何迷雾所惑。  相似文献   
26.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核心问题,农民增收今天亦不理想,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缓慢.以黔东南州为例,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3949元,与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6543元相比,有近一半的差距.这其中有农民自办组织发展极为缓慢的原因,其滞后性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危及到农业的经营基础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增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积极作用已开始显现,对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与组织化程度低密切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弱点,是农业现代化和欠发达地区加大发展的助推器,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广泛而持久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除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外,要善于调动和激发农村内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要在农村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人力资本的引擎作用,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可靠的动力因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十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30.
一《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