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杨竞业 《理论视野》2008,(11):60-62
2008年10月11—13日,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胜利召开。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7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2.
"媒介交往共识"是主体间互相理解、一致融合、共担责任的产物。它的产生受到差异性的技术条件、公度性的制度条件和价值性的观念条件的制约。它是由被动共识、客观共识、自由共识与消极共识、中立共识、积极共识这两个三元结构构成的两大系统。实现媒介交往共识要找出可能条件、建立务实行动、深入理解客体、善于融合意见和敢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3.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从实践基础看,感悟日常生活、批判社会现实和参与学术交往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理解基础、应用基础和提升基础。从理论基础看,自然科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和通俗知识理论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专业基础和常识基础。从物质基础看,经济物质待遇、研究辅助设施和学术传播媒介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经济基础、研究基础和传播基础。这些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现条件或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34.
“社会怎样和谐发展”的问题至今并未完全解决,学界不妨尝试以建设有机生活为视角对之做出新的理解.有机生活是一种开放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完整的生活.创造平凡意义是有机生活的基本标准,形成平衡价值是有机生活的内在尺度.建设有机生活要正确把握实现有机生活的条件,健全发展有机生活的内容.有机生活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
杨竞业 《探索》2012,(4):176-182
对文化作哲学研究,要研究"自由的文化"、"文化的自由"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文化"自身的自由在于"明道"、"弘道"和"寻道"。"文化人"的自由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自由人"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个人自由发展条件的人。"文化人"是以开放思想、创新理论和高尚道德影响他人的人。"自由人的文化"与"文化人的自由"在互渗互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36.
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党的领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意义。深化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根据,科学制定党的群众路线的评价标准,充实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规范尺度,这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积极成果。要把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教育、团结、服务等工作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37.
杨竞业 《桂海论丛》2005,21(6):14-16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研究和谐社会开放观。和谐开放观实现社会开放观的现代转型,深度开放观充实社会和谐观的现代逻辑,扩大开放观促进社会文明观的现代建构,推进和谐开放观、深度开放观与扩大开放观“三位一体”的复合适应,这是生成更加高级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8.
在科学发展观论域中,人的创构逻辑是科学的逻辑、思想的逻辑、生态的逻辑和现实的逻辑四位一体的合成。它们分别与自然—社会文明中的科学人、思想—制度文明中的文化人、全球文明中的世界人创构以及未来文明中的未来人的创构相互适应。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创构逻辑的重大创新,是对全球文明的宝贵贡献、对未来文明的重要开启。  相似文献   
39.
“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从概念提出到诉诸实践、再到变成现实,经历较长历史时期。这个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和作用。从基本内涵来看,它是一种自我意识、发展理念、政策制度、治国思想和国家话语。从文化意蕴来看,它展现中华文化和谐伦理,彰显中华文化天下境界,凸显创新时代共享特征。从发展作用来看,它能够和合中国式现代化,和解中西文化,和美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内在结构来看,它具有与国家主体、政府主体、企业主体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分配结构和生产结构。从根本上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制度、文化和实践的总体成果。推进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0.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是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总体性精神。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中央权威和坚持走中国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精神、科学理性精神、开放民主精神、创新创造精神、民本合作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