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4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同时又以频繁的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史以来,黄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堤”,像一条无羁的巨龙在黄淮海平原4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横冲直闯。水患所至,生灵涂炭,“人或为鱼鳖”。黄河的灾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古人“黄河宁、天下平”这一歌谣,道尽了黄河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从1946年10月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员会、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流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儿女科学治黄50年,夺取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黄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动。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治黄史诗。黄河流域的国民经济布局和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总产值,则是这部史诗的辉煌注脚。 “俟黄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之害与黄河之利,俱在如何处理水与泥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对这组矛盾,古人和今人的认识虽不断深入,但未完全把握。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因此,深刻认识黄河,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这既是今人,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恒的抗天歌。 毛泽东主席曾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国政府和黄河儿女正是靠办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才使黄河按照人民的意志而流动。如今,我们  相似文献   
22.
23.
近1O年间,国内市场粮价经历两次大起大落,涨跌幅达200%。而同期无论丰年歉年,粮食供给的满足度均未超过需求的1O%。粮价究竟因何而跌?因何而涨?流通体制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看来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24.
免征“农业税”后,记者在河南农区采访发现,一些乡镇对招商引资越来越热。“一切围绕项目转”、“人人头上有指标”现象普遍。一些乡镇干部为了引资, 长年在外奔波。一些农民说,干部不“催粮要款”后,村里难见干部人影,有事也找不到人。专家指出,乡镇纷纷上项目、铺摊子不仅会引发新一轮的“圈地风”,也与集约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不符。“不招商引资, 乡镇就没有发展前途了”  相似文献   
25.
托市收购加顺价销售,使我国在连续三年丰收之后仍能实现粮价上扬。进入库存较高的2007年,粮食调控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过去一年我国成功实现粮食“托市”收购,使农民在连续三年粮食增产之后,非但没有陷入“多收了三五斗”的尴尬境地,反而难得地实现了“增产涨价”。更重要的是,政府并没有因保护农民利益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新机制下以高于市场价收上来的储备粮,在此后的市场运作中成功地实现了顺价销售:从2006年11月起,市场粮价不仅没有因丰产一路走低,反而从去年11月起大幅上扬,至今虽有小幅回落,但价格依然坚挺,农民增收有了可持续而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26.
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编制了各类规划并组织实施。其中重点流域、地区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确定的“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  相似文献   
27.
计划生育工作在农村被称为“天下第一难”,自1979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立为基本国策之后,各级政府在农村人口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近年来我在农村采访中却发现,一些地方农民超生有回潮之势。我就此采访过大量的计生干部和乡村干部,他们总说,农民生育观念落后,偷着生、躲着生,与干部展开游击战。采访农民,回答却一不样,他们说现在农村是“一税轻(农业税),二税重(统筹、提留款),计生罚款无底洞。”许多“超生户”超生之后被乡村干部反复罚款,有一种被“骗着生”的感觉。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我决心搞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28.
记者在河南农村采访时,经常听农民这样反映:“一税轻(衣业税),二税重(统筹、提留款),计生罚款无底洞。”农民们说,一些基层干部不是在如何执行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上下功夫,而是超生“放松”,罚款“加码”,把超生户作为乡、村的一个重要“财源”。  相似文献   
29.
旅游开发,谁坑了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嵬  李钧德 《半月谈》2003,(18):50-52
招商引资搞旅游开发,本应是双赢的好事,为何却引发了农民与政府、开发商的尖锐对立?请关注本刊记者采写的河南省辉县八里沟旅游开发的“伤农”调查。  相似文献   
30.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反渎职犯罪部门提出,要建立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密切配合的机制,形成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合力。具体地讲,就是在把握好有关工作原则的情况下,探索建立检察机关与新闻媒体之间信息通报、调查互补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