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村组干部的更替与报酬--湖北J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对村民自治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村组干部的更替过程与报酬制度.本文认为,在村组干部由委任到选任的变化过程中,乡镇为了完成各项中心工作,而普遍采用了控制村组干部报酬数量与结构的措施.正是村组干部的报酬制度,决定了村组干部的行为方向,并成为决定村民自治状况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72.
周其仁教授团队最近发表长篇论文认为,成都市城乡统筹成功的经验是通过确权确地将农民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再利用城市化加速的机遇,释放级差土地收入的能量,借土地流转与建立城乡统一土地交易市场,形成了农民与各相关利益方共同分享城市化土地增值的格局。他将这一检验概括为"还权赋能"。然而直白地讲,周教授所认为的成都市城乡统筹主要经验的本质就是土地私有化。笔者同样以成都市的田野调研为基础,提出成都城乡统筹经验的本质是在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安排框架下,政府通过土地财政主导并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快速扩张,并相应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提高城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从而形成巨大的经济总量;这个经济总量的一部分投射到不可移动的土地上面,形成土地级差地租,以适应城市扩大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城郊农村的土地具有了远高于农业用途的非农使用的增值收益,由此形成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中的良性循环,进而为顺利完成城市化的历史性使命提供了可能。这一解释观点,与周其仁团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当前中国中西部农业型农村地区,主要有四大群体,即中老年人、中坚农民、负担不重的人、边缘群体,四者之间有一定重合。总体来讲,当前以老人农业和"中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持了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解决了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问题,也保证了农业产出尤其是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7.
有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应该是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即农民从农村拔根,到城市落地。所谓从农村拔根,就是农民让渡自己在农村的住房、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来换得进城的第一桶金。从农村拔根,不仅可以获取进城所需安家的资金,而且可以自断后路,从而真正城市化。既然城镇化是农民从拔根和到城市落地,就一定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城乡一 相似文献
78.
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前提。 具体来说,中国有9亿农民,5亿农村劳动力,如此之多的农村人口,相对于不足20亿亩耕地来 相似文献
79.
贺雪峰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2,(5):74-81
地方政府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国家通过地方政府实施基层治理。因为国家任务的差异,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基层治理动力机制与行为方式的差异。从汲取角度来看,国家与农民关系可以分为从农村汲取资源、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三个时期。从农村汲取资源时期,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可谓“打成一片”;取消农业税后,地方政府与农民关系比较疏离;国家大规模向农村转移资源时期,出现了农民客体化的问题,当前时期基层治理中出现的虚功实做的形式主义,即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意味着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村宅基地不仅仅是土地资源,还是农民生活的家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基地,也是农民实现社会交往获得生活意义的故土,从精神上来说,宅基地还是外出农民的归属与乡愁。宅基地规范化管理非常必要,不应以任何理由随意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