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霍宪丹  郭华 《证据科学》2010,18(5):548-550
死刑案件因涉及剥夺人的生命问题,其事实认定以及相关证据真假的确定特别需要包含科技含量的“铁性”鉴定证据予以确定。无论是涉及被告人生死的精神病鉴定,还是被害人身份确定及其伤残程度评定的鉴定对死刑案件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至于鉴定意见相对其他证据在死刑案件中凸显出特别重要的位置。目前暴露的佘祥林“杀妻案件”尸体没有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2.
郭华 《中国司法》2012,(3):88-91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从实践中的探索与试点发展而来的,而作为规范意义上的社区矫正源于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司发[2003]12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上升为法律术语,明确规定对管制、缓刑、假释罪犯实行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73.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出庭的观点争议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证据科学》2013,(4):428-436
我国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对“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规定相当简略,尤其是其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表述.不仅存在“有专门知识的人”是作为专家证人还是专家辅助人之争论.而且还引发是否有必要界定为中立的鉴定人诉讼地位之分歧。基于此.“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法庭是否需要准入限制、法庭如何行使审查权限以及是否适用回避制度、其权利义务如何确定、如何在法庭上进行质证、其质证的效力如何以及在法庭上应安排何种位置等问题需要理论予以澄清.而理论需要结合我国司法制度与诉讼制度的要求及其功能作出具有规范意义的诠释.  相似文献   
74.
王敏远  郭华 《中国司法》2008,(12):102-105
司法鉴定在我国的现代诉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一些地区80%以上的诉讼案件以司法鉴定作为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而且,司法鉴定尽管只是诉讼法所规定的七类证据中的一种,但往往以其"科学、公正"的形象,在诉讼中发挥着超越其他证据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5.
郭华 《中国工运》2010,(12):47-48
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观,更是方法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实施。要准确把握这一方法,就要与我们的工作相结合,从指导思想到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找到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契合的地方,认真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76.
鉴定人制度与专家证人制度作为不同诉讼模式的产物各有利弊。鉴定人制度为缓解其制度安排上的相对僵硬,吸纳了技术顾问或专家辅助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事人质证的有效性问题。专家证人制度因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证据理论、证据制度存在冲突与矛盾,尤其是专家证人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与鉴定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鉴定人回避制度诉求鉴定人中立的要求,致使专家证人的移植在我国产生了不尽的困惑,将其改造成本己之物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相似文献   
77.
郭华  徐雅丽 《中国律师》2007,(10):63-65
我国《刑事诉讼法》自1996年修改新增“受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制度后,因律师会见处处受阻和屡屡受挫,逐渐演变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三难”之一,即“会见难”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该制度本身的反思。不少学者和律师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解决“会见难”的思路。一般的观点认为。是追诉机关的权力过大,  相似文献   
78.
郭华  张玉英 《山东审判》2005,21(5):50-52
为了进一步促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保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广饶县人民法院就广饶县自《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来,所有涉诉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情况,进行了调查。现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特点及相关对策写就本文,以期对正确审理此类案件,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规范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9.
鉴定意见的可靠性与其能否重复获得一致性的结果密切相关。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作为鉴定结果的一种正常现象,如若其不确定的结果在再鉴定中重复一致,符合司法鉴定科学性的要求,则具有可靠性。倾向肯定和倾向否定的不确定性鉴定意见因结果的方向不同,其证实的可靠程度存在差异,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采性,但通过证伪的质证方式可增强或者减弱其可信性,获得有效性的结果。如若不确定性鉴定意见无法证伪且具有科学性,在认定案件事实上则能发挥证明的作用。审查判断不确定性鉴定意见首先排除不符合科学性的意见,然后对其可靠性进行审查判断,并经过程序控制检验其重复的一致性,确保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司法实践应当警惕一概排除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做法,理论上也需要摒弃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不可靠的偏见,使其回归司法鉴定科学性的本质并发挥固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0.
郭华 《中国司法》2007,(11):76-79
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和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司法部2001年8月31日颁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以下简称《通则(试行)》)(2002年6月1日施行)已不能完全满足诉讼的需要,特别是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后的进程不相适应,为了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活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规定,司法部于2007年8月7日重新颁布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以下简称为《通则》)(2007年10月1日施行)。这部规章的颁布对于实现司法鉴定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证司法鉴定人独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