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3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112.
陈晋 《党政论坛》2009,(24):14-15
二、毛泽东读书历程 毛泽东早年有个外号叫毛奇。关于这个外号的来历,一说是因为他崇拜当时的德国元帅毛奇,一说是他常讲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奇男子。按后一种说法,毛泽东是把读奇书当作成为奇男子的第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3.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14.
1949年5月5日,刚进北平的毛泽东把柳亚子接到双清别墅叙谈。两位现代诗坛的巨匠,兴致勃勃地谈到古今不少诗人诗作,分手时,毛泽东应柳亚子之请,在  相似文献   
115.
评说三国     
陈晋 《瞭望》1991,(48)
刘表于汉末割据荊州,为一方霸主。《三国志》卷6《魏书·刘表传》称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在此批注道:“虚有其表”。接下来,毛泽东把刘表的——些所作所为同曹操相比:当史家叙述刘表使人杀了几十个投降的人时,毛泽东认为:“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当史家记叙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  相似文献   
116.
陈晋 《瞭望》1991,(36)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同文艺界人士有不少交往。一次,诗人徐迟向他请教怎样作诗,并请他题词,毛泽东想了一下,驰毫聚墨,写下“诗言志”相赠。建国后,《诗刊》创刊时请毛泽东题词,他写的也是这三个字。应该说,这是毛泽东最基本的诗歌观念,由此形成了他阅读和体会古代诗人诗作的基本方法,这就是传统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1959年7月4日,毛泽东在庐山住处同王任重、刘建勋、梅白三人谈话时,念起明代杨继盛(号椒山)  相似文献   
117.
李琦  陈晋 《新湘评论》2020,(4):54-56
1949年6月26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率一个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他在苏联呆了足足50天,此行的目的,是争取苏联在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支持。刘少奇还向斯大林提出,想利用“在莫斯科的短短时间学习苏联”,并列出了一份庞大的学习清单,包括苏联各种国家机构的设置、苏联经济的计划与管理、苏联的文化教育政策、苏联共产党的组织与群众团体之间的关系等,几乎囊括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8.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摆脱混乱失序、追求统一稳定,摆脱屈辱压迫、追求平等自主,摆脱贫穷愚昧、实现富裕文明的愿望,找到一条能够救国、兴国、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人民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过程,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些步骤:器物引进;制度改良;制度革命;文化变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长期不懈奋斗得来的,是人民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民是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道路不是也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翻版".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比较起来,中国道路有着自己的优势,并已逐渐积累起对自身发展更为有利的战略态势.未来中国依然会面临各种难题和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行程遥远.  相似文献   
119.
陈晋 《学习导报》2011,(6):57-58
历届美国总统大都有一个习惯,常常通过发言人或自己的演讲,透露自己正在读什么书。下野后,他们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常常谈及自己的阅读习惯。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10年4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奥巴马及过去历届总统来说,他们阅读的书籍影响着其政策和观念》的文章,文中谈到,2010年3月,在围绕医疗改革的斗争如火如荼之际,奥巴马总统透露,他仍然抽出时间读点书。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卡迪亚大学演讲时,他宣称:“医改已经谈论了近一个世纪。我眼下正在读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他谈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0.
正朋友寄来著名画家董希源先生的"红色题材写生作品"画册清样,这是董先生历时10个多月、行程逾3万公里的"红色写生之旅"的结晶。47幅传统山水画,以恢宏壮观的气势和异彩纷呈的画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尤其是红军长征的重大历史场景。因为长期研究党史,我曾到过画册描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