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不朽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既写过风趣诙谐的诗篇,也写过庄重严肃的诗章,他是河南省扶沟县人.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谜语诗:  相似文献   
42.
1931年9月18日深夜,原已根据不平等条约而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关系中国命运、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又是他们为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43.
正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这是一首孙中山写下的曾用作革命联络暗号的"无题诗"。为了追随孙中山,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学校毕业后,于1920年回到广东,与一些校友纵论时事、抒发情怀时,把孙中山的这首诗谱成曲子,表达了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到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革命斗争中去的强烈愿望。叶剑英的一生,正是努力实践这一愿望的光辉的一生。本文叙述的,就是叶剑英这一光辉历程中的若干片断。  相似文献   
44.
正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与蒋介石曾是一对"老对头"。但鲜为人知的是,被誉为毛泽东最佳"参座"、一代"儒帅"的叶剑英与蒋介石也曾是一对"老冤家"。本文主要阐述便是叶剑英与蒋介石纠斗的几则故事。黄埔军校初识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以4000名士兵围攻广州观音山(即越秀山)前的总统府,炮轰孙中山的住所越秀楼,总统府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5天期间,蒋介石与叶剑英都护卫着孙中山,但因职务不同,蒋介石  相似文献   
45.
"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主帅,被誉为"科学元帅";叶剑英元帅则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对发展我国"两弹一星"极其重视,并为这一事业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毛泽东曾经说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军加科学家,那就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本文叙述的就是"将军加科学家"的故事——围绕着"两弹一星"事业,叶剑英与钱学森进行了不平凡的交往.  相似文献   
46.
熊瑾玎和朱端绶夫妇,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是中共秘密战线上杰出工作者,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默默奉献,是中共党内颇有声望的革命老前辈。 周恩来和董必武曾经这样称赞这对革命夫妻说:“熊老和朱端绶同志是一对值得称道的夫妇,也是最让人羡慕的夫妇。”熊瑾玎和朱端绶之所以能获得这样高的评价确非偶然。他们创作的100多首记叙他们毕生革命工作和爱情生活的诗篇,为人们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对模范夫妻的品德和情操。  相似文献   
47.
叶剑英元帅学识渊博,之武兼备,智勇双全,是一位难得的“儒将”。他的诗词生动反映了这位儒将卓越的诗才。  相似文献   
48.
许光达在长沙师范就读期间,与进步师生接触,积极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学生运动,1925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道路。1928年9月,许光达回到阔别3年的家乡长沙,并于这年10月与邹靖华结婚。就在他们新婚之时,叛徒在武汉供出了许光达的  相似文献   
49.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5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的李立三同志,一生写的诗篇虽然不多,但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益而又有趣的诗作遗事。 一“联”打开大铜锁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县城郊区阳三石芋园府。李家早年很富有,后来逐渐没落。因李家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