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黄瑶 《现代领导》2014,(12):44-45
林彪和白崇禧分别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名将。 林彪,湖北黄冈人,1907年出生。白崇禧,广西临桂人,1893年出生。1926年,林彪黄埔军校毕业,任见习排长;此时白崇禧已出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代行总参谋长职务,率军北伐。  相似文献   
72.
黄瑶 《党史博览》2013,(1):21-26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罗瑞卿严肃批评了回忆录中不尊重傅作义的提法 1964年1月11日,《解放军报》发表一篇回忆平津战役的文章,题为诃司而不攻》。文中涉及傅作义,用语有些尖刻,显得对傅不够尊重。罗瑞卿读后,认为这不利于统一战线。他把秘书叫来说:“这篇文章很不策略。傅作义现在是我们政府的部长、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这样去挖他的老底,他会认为团结他不是真诚的。事情已经过去15年了,有什么必要去触他的痛处呢?当然,这是历史事实,讲到这段历史时会提到他。《毛选》第四卷的注释是全面叙述了他的起义过程的,这篇只写了一面,什么‘赖以起家的心腹’‘王牌中的王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等等。这样只会使他受刺激。这不仅是傅的问题,要与祖国和平统一联系起来看。  相似文献   
73.
偶像崇拜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和个性发展.青少年如果过度沉迷于偶像崇拜,容易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特征主要有偶像娱乐化、形式表面化、内容消费化等,其原因可以从青少年自身和社会媒体导向两个方面来分析.应理性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并就偶像崇拜问题加强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74.
黄瑶 《党史博览》2013,(10):55-56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曾把这一件事说成是林彪企图搞复辟。这样说未免简单化、脸谱化。没有任何说服力。那么。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克己复礼”呢?让我们“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5.
黄瑶  廖雪霞 《法学》2012,(12):80-92
孟加拉湾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首宗海洋划界案,它对盂加拉国与缅甸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划界纠纷进行了裁决,并在划界中沿用了国际法院及常设仲裁庭近年来普遍适用的等距离/有关情况规则。该案也是国际司法机构首次划分当事国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案件,法庭对此类大陆架划界案件的管辖权、关于当事国对这一区域的权利基础以及划界的法律与方法的阐述都值得深入分析。该案判决在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同时,亦为增强海洋划界法律与规则的确定性做出了贡献。但法庭在关于岛屿的划界效力、对划界有关情况的考量以及在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推理及论断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6.
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实质上是整个国际法与各国国内法的关系。正如英美普通法国家一般说来偏重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际解决方法以及各国在这方面的实践一样,各国学者在讨论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时,往往重视其实践问题,即国内法院如何适用国际人权法规则的问题。在讨论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简要说明国际人权的内涵。一 国际人权的涵义在国际社会中,人权具有不断变化与扩大的内涵。最先比较全面地规定人权内容的世界性文件当属联合国制定的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简称《宣言》)。《宣言》…  相似文献   
77.
黄瑶 《中外法学》1999,(2):128-129
<正> 陈致中教授新著的《国际法案例》是作者十余年从事国际法案例教研的经验总结。笔者开卷之后,深感眼界开阔,思维拓展,精神愉悦。本书的精湛之处在于: 一、题材广泛,精选得当 本着国际法教学的需要,本书精选了104个案例。其中既有国际法历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有当代国际关系上受到世人关注的案例,又有近年来发生的案例,还有经多年审理尚未完全了结的案例(如光华案)。这些案例均具一定的权威性,对学习与研究国际法颇有价值。而且,这些案例的管辖所涉及的司法机构极其广泛,既有最具权威的联合国国际法院,也有国内法院(如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意大利等);既有最早建立  相似文献   
78.
黄瑶 《法学评论》2007,25(2):58-64
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国际违法责任规则,在责任的构成要素、行为的归责问题、违背国际义务行为的发生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国际组织与国家的责任范围并不相同,国际组织责任亦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有关国际组织责任某些问题上的法律空白,一般可以类比适用国家责任法中与国际组织职能有关的规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79.
正国民党高层对为何速败的不同观点在内战中为何会失败,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人士中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主要是败于经济,一种认为主要是败于军事。前者如陈立夫。他认为:"大陆沦陷,政府撤至台湾,检讨得失,病在财政经济之失策,致影响军事,而党务亦难辞其咎。"后者如白崇禧。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贾廷诗、陈三井访问白崇禧时提出:"有人认为大陆之败,非战之过,军事失败只不过是原因之一,此外像经  相似文献   
80.
正常言道,事不过三。如果是灾祸,躲不过三次。但是,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张灵甫和黄百韬来说,却是事不过二。借用旧社会过年躲账的一句俗话:"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先说张灵甫张灵甫,陕西西安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5年,他在胡宗南的第一军第一师任团长时,枪杀了妻子吴海兰。被捕后供称是因怀疑妻子不贞,但后来他对1945年同他结婚的妻子王玉龄说,是因为吴海兰拿了他的东西。多年后,张的部下刘光宇告诉王玉龄,吴拿走的是机密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