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学习型政党建设: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延伸。从建设学习型政党入手,提升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的基础。坚持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思想诉求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任务相吻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要求相吻合,奠定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党建任务,显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基础。从组织建构的角度看,提出学习型政党建设,重在培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5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党领导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道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时间和空间维度。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时间维度上形成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的历史演进,时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把握伟大事业的发展节奏,能够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国家建设、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世界作为等四个层面的实践不断拓展,空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认识伟大事业的艰巨任务,能够使我们面对困难而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53.
2011年7月10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课题组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学习研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15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4.
思想创新型政党、组织学习型政党、作风廉洁型政党的三型政党建设,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坚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具有优良的创新传统,建设思想创新型政党既有深厚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又有文献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组织建设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的任务。从发展理路上将组织学习型政党建设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聚焦,具有长远和根本的意义。廉洁是党始终如一提倡的作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中,廉洁最为关键,以作风廉洁型政党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三型政党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核心问题的现实应答。  相似文献   
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6.
党的十九大揭示“四个伟大”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召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担当和责任践履,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再出发,从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极不平凡的进程中,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构成党中央提出“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实践基础。“四个伟大”历史使命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接续,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要求。“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形成体现了党中央的经验成果转化能力,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形成“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实践基础。以新布局、新部署、新理念、新聚焦、新思维为特征的治国理政创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7.
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关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政治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体现着历史发展和人民选择的意志。在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中,把好政治发展道路关,是执政党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要求,决定着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样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在历史和现实中得到显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58.
意外情况把嘉兴带进建党场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深入工厂,走近工人群众,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这些历史条件为创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提供了条件,马克思主义新思想与工人阶...  相似文献   
59.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的辉煌业绩显示了创造奇迹的巨大能量,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这个时代追问有着历史源头,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说到底是一个探寻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的底蕴问题.百年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十个方面的出色表现形成了"能了什么"的事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时间和意义空间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各种革命精神不管反映什么样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实践场景,都具有超越时间、地点和情况的永恒价值.革命精神基本因子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具有决定意义.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革命精神提供了党员、干部言行举止的规范,形成了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彰显了强大的凝聚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对于新时代续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