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在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进展中,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得到了新的展开。卢卡奇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中,看到了物化结构的形成以及这一结构对人的活动与心理、意识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物化批判理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为研究纲领,在哲学层面批判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在社会生活层面结合精神分析学等思潮,批判法西斯主义。在进入美国后,进一步发展了批判理论,以工具理性批判展开了对西方文化根基的反思。这种激进化的批判,一方面推进了批判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理论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构成了理论立足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从生产关系批判延伸到生产力批判,这虽然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深度,但物化理论本身却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当社会及其意识结构完全被物化时,阶级意识何以形成?即使形成了阶级意识又何以能够获得变革现实的基础?卢卡奇的深层理论难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仰海峰 《理论视野》2009,(11):41-43
本文梳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转变中三条线索:一是以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为标志的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变;一是从后结构主义出发对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解读;一是通过反思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介而实现的理论转变。这种理论逻辑的区分,以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34.
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意义世界是通过劳动的附魅建构起来的。在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劳动的附魅主要表现为新教关于劳动的宗教伦理论证、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对劳动的经济学论证和黑格尔关于劳动意义的哲学提升。劳动的附魅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合法性根据。  相似文献   
35.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体系,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世界的无意识"体验";第二,在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将个人建构一个具有理性意识的主体,这正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策略,使个人在一种主体的幻觉中实现了对社会生活的认同;第三,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具有庞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意识形态的再生产为社会提供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