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从最开始的一穷二白百业待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建立与完善,再到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发展的风险与挑战,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危"与"机"是"同生并存"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必须以辩证思维方法看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危机与挑战,善于从变化的形势和挑战中把握机遇,化危为机,才能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2.
43.
<正>主持人语: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反映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素养要求,对推动新时  相似文献   
44.
消费主义思潮是对消费手段与目的的本末倒置,本质上是异化消费的社会现象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密切深入和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消费主义思潮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其对整个社会及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消费观念与行为选择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推动由物质满足的享受型消费向精神关怀的发展型消费转型升级,避免消费主义思潮的回流。  相似文献   
45.
近现代以来,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与各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甄选紧密相关,相较于资本逻辑下对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禁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确立、发展从目标旨趣、发展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展示出了"新"意,丰富了现代化理念与实践,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形态200余年的垄断,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人类的自由解放,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关系等多种角度,不仅实现了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而且以共同富裕、两个文明、绿色发展、和平道路等根本特质,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46.
47.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能够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认识到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8.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沉淀着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着眼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时代精华。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相似文献   
49.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0.
仲海涛  李卓芪 《学理论》2010,(24):151-152
目前已有的关于粉碎“四人帮”的研究,不少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时,较少站在宏观历史大背景下去考察。事实上,粉碎“四人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有其深厚历史基础的。主要是毛泽东对“四人帮”的认识;邓小平1975年整顿的影响;人民群众的逐步觉醒和长期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