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就在于努力去谱写人类文明的中国命运篇章。  相似文献   
12.
正民国金融家胡笔江的人生跨越了清朝、北洋和民国等多个时代,从一个钱庄学徒攀升至现代中国金融上层,生前风光,死时也备极哀荣。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似乎又忘记了他,今天重温他的人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说的"中间链条"或历史的"传承"现象。胡笔江出身于江苏扬州一个钱庄庄员家庭,受过几年的私塾教育,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少年胡笔江在钱庄当学徒时,一次李鸿章的子侄到江南游玩,由胡笔江陪同。胡的伶俐和书法  相似文献   
13.
正王凤仪是清末民初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进过私塾念书,却靠着自己的善行与品德,活出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有人说王凤仪是"民国奇人",有人说他是"民间教育家",知名中医学者梁冬说他是"儒家的慧能"。1864年(清同治三年)11月1日,王凤仪出生于热河省(今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的一个蒙古族  相似文献   
14.
素质     
“素质”一词可能是中国社会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之一。在大部分场合里,这个词跟“农民”联系在一起。“农民素质”问题是很多“爱国者”或中国现代化论者痛心疾首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认真公平的讨论,农民素质低下就成了单方面结论,并占据了真理的大厦。农民素质太低,不宜实行民主治理,不利于现代化云云,成为某种“复杂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年关     
我相信我们文明的核心也是对生命的至上尊重。  相似文献   
16.
时机     
人们不究虚实地过日子,等待时机,经常被一句“来了”引得心旌摇荡或吓得屁滚尿流。  相似文献   
17.
“海国图志”能否再风行于世——评《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余世存人生宇宙之间,常常因为忙碌奔波或享受着现实的生活内容,而忘记了对自己身处的时代和位置的确认。这种人生自觉的缺席,使得个人的生活陷入循环往复的机械应对里,无法获得鲜活的生活境界。对现代人类说来...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弱冠之年,给自己改号为"涤生",以求改过自新。十年过后,他从苦读的考生变成了入直的翰林,可是反躬自省,发现身上毛病不但涤除未尽,反而越来越多。于是痛下决心,勇猛改过。贪睡恋床,不能黎明即起,他就骂自己"一无所为,可耻";喜欢吟诗作赋,寻章摘句,而没有把精力用于经史等有用之学,他认为症  相似文献   
19.
余世存 《同舟共进》2011,(12):62-65
【福建有灵气、正气、清气】福建的山水真是好。中原内地多是一马平川,起伏也多是一些可怜的丘陵;西部则苍凉,或有着地连天般的高难;苏杭是秀气了,水乡的浓郁难以浇化开大块;岭南的鸟语有着距离,不能让人心安。当然,中国各地都有风景名胜,只是个性化的喜好难为外人道。我喜欢福建的山水,自成格局,自有天地。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大陆中国谈论民国史已经不再新鲜。当年出版家预言历史热(拙著《非常道》很荣幸被列入)带来的价值系统重建的工作,今天看来并无多大成效。历史轮廓、人生社会正义等等少有浮现,我们收获的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论断。赞美者竭力美化民国,如称道民国风范;讴歌者把民国当作一个美好的时代;反对者百般否定民国,如说立宪党人跟革命党人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