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真正落实土地保护责任、处理土地违法案件,中央机构难免顾此失彼。每年数以万计的土地违法事件,依靠中央政府机构无论如何是应付不过来的。农地保护也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机制  相似文献   
32.
城市化是快了?还是慢了?——专家谈中国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中国城市化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中国的城市化将为整个现代化进程带来怎样的机遇与福音?有共识,也有争论。  相似文献   
33.
做好农民充分就业这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历史任务.这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为一个发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任务的关键.我认为是建立公正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34.
思想病症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权力已经由政府转到了民间,但这似乎是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不是保障人民发展权的目的。经济生活中普遍的国有企业垄断还没有打破;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仍十分强烈,企业的  相似文献   
35.
武清区辖5个街道、24个乡镇、741个行政村。全区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5万人,占总人口的93.1%。近年来,天津市武清区通过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扩大了农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实现着农村政治建设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遏制了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36.
何以扭转城乡结合部的失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题伴随着中国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的暂住人口聚集到城市,在城乡交界之处定居,形成所谓的“城乡结合部”。而这一地方由于缺乏规划,除了道路、市政管线有规划认可之外,其它的基本没有人管,村集体、乡集体,仿造城市的建设模式,进行自发的开发,而表现为脏乱差。除此之外,在城乡结合部产生一列的问题:犯罪率居高不下,医疗卫生没有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得不到保障等等。城乡结合部的问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虽短,但来势凶猛。据农业部分析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民还将以每年850万的速度向城镇转移,预计今后20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将…  相似文献   
37.
超越美国需要多少土地红利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创270万亿GDP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严重地伤害着这个国家,也伤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令人惊奇的是,现行土地制度可以说伤害了每一个相关利益集团,但改起来却很难。其原因可能是认识问题,也可能与体制的僵化有关。所谓释放土地红利,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38.
振兴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这项任务能否实现,关乎复兴中华、实现伟大国家梦想的成败,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需要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发生转变——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转变、农地保护模式转变、城乡区划模式转变、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39.
党国英 《理论导报》2012,(12):33-33
如果在今后几十年里中国的发展始终能伴随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转型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例如,他们的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70%左右,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拥有独栋房屋的阶层会因生活于低人口密度居住区,有更大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40.
党国英 《传承》2011,(2):42-42
我对农地保护前景有三忧:一忧对农地保护的认识不到位,二忧农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三忧保护机制有缺陷.为什么我讲"农地保护",不是讲"基本农田保护"这个标准的官方说法,因为没有视野更大的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基本农田保护的"红线"就难守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