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2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71.
1963年冬,毛泽东年届七十,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当然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家诗人自身的审时度势,在领导“反修”斗争的日理万机之中仍亲自编辑《毛主席诗词》。之前的1957年和195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曾先后出版过《毛主席诗词讲解》之类的书籍,只是将1957年春《诗刊》创刊时发表的毛的旧体诗词18首。  相似文献   
72.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09,(12):60-62
陈毅在1950年代的一次诗歌座谈会上说:毛主席诗词有重大政治意义,但还是诗。作诗就是作诗,不要穿凿附会。这是一位诗人政治家的经验之谈。"文革"中,因为个人崇拜的戕害,竟有毛诗注释本将毛泽东诗词称为"精神原子弹"。  相似文献   
73.
毛泽东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深厚的学养,日理万机之余,常以书写历代名家名作为精神调剂。中央档案馆编辑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收录117首,多系怡情悦性所为。但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也常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他两次书写清代诗人严遂成之《七律·三垂冈》即属此类。  相似文献   
74.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的手稿,目前能见到的有两种:一是书于1949年4月28日的横写款式;另一种是常见的竖写款式,未标明书写日期,以字体风格看,当书于20世纪50年代.两者比较,后者以"落花时节读华章"替换前者的"暮春时节读华章",这一改动自然较为形象.1957年1月公开发表时,毛泽东以此为定本.  相似文献   
75.
1972年前后,可以说是郭沫若在"文革"期间的一段好时光.这期间,郭沫若的好几本著作得以出版和再版,内容涉及文学、历史、考古、书法等诸多领域.在出版业凋零的年代,郭沫若能有此殊荣,确实是社会遏抑林彪极"左"思潮,各方面出现转机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76.
1919年8月14日,陈毅和其他60余名学子乘法国货船"麦浪"号启程赴法勤工俭学.新的天地在陈毅面前展现了,35年后,他写下《水调歌头·自叙》追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其中几句是:  相似文献   
77.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78.
一个曾经为着民族的自由、民主轰轰烈烈而战的文化斗士,一步步地扭曲了人格,扭曲了心灵。反思那一段历史的荒唐,难道不应引为永远的警醒吗?  相似文献   
79.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4,(12):14-16
毛泽东素不喜迎来送往.在国家主席任上,碍于外交礼仪,也仅去机场迎接过胡志明、赫鲁晓夫、苏加诺、伏罗希洛夫这几位屈指可数的元首级人物.然而,当20世纪50年代末与苏联交恶之后,"反修"便成为毛泽东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一向疏于迎来送往的大政治家,在60年代前期的几年间竟先后 3次前往机场迎接"反修"归来的战友--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