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21.
自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更加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新理念和新举措。不过如何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也日益面临着周边安全的掣肘,对于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价也存在大量争议,这就使得建立周边安全的评价体系和构建整体性的周边安全战略很有必要。由于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效应、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地缘效应和周边国家转型的系统效应,中国的周边地区安全已变得日益重要。周边安全合作面临着大国权力竞争、制度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障碍,中国在周边安全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利益层次分析的视角,可以对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三个层次,使得对于中国面临的诸多周边安全问题有着更为整体性的清晰认知,进而提出了“双重协调”的周边安全战略。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单一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手段,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较低程度的周边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22.
变革的世界、发展的中国内外互动,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涉外领域日益扩大,涉外主体日益增多,涉外利益日益增加,挑战与问题源源不断,中国外交如何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成为一大考验.而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王逸舟教授的力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正在引发中国外交对此进行新的思考.该书问题意识强烈,案例丰富,学理分析严谨,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为中国外交应对新挑战、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给人启迪,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23.
美国在拉美地区拥有重要的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冷战期间,为了限制苏联影响在该地区的扩大,美国不断采用经济援助、政权颠覆、军事征服等"楔子战略",试图阻止拉美国家与苏联接近甚至结盟,谋求联盟预阻目标或分化、削弱苏联在拉美已经形成的联盟关系。由于美国视拉美为"后院",对其战略价值定位较高,加之美国的战略资源投入较多、战略阻力较小,美国在拉美地区针对苏联势力扩张的楔子战略基本取得成效。同时,美国楔子战略的运用也严重地干涉了一些拉美国家的内政,增加了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4.
凌胜利 《国际问题研究》2022,(2):20-36+153-154
外交能力是主权国家有效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外交理论创新能力、外交谋划能力、外交机制建设能力、外交协调能力和外交执行能力等要素。加强中国外交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外交能力提出了新期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外交转型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外交能力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阶段性等特点,对此要在理论创新、战略运筹、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政策执行等方面不断加强,促进外交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5.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尽管对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各理论流 派存在分歧,但就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言,其内涵与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可分割。外交政策是实 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随着国家利益的变迁而不断变换。通过外交政策的运作,国家实现了与国 际体系的互动,确定了国家的体系角色,进而对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形成了回馈,推动了国家对外 结盟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6.
中俄军事关系: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军事关系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将左右中俄全局关系。目前,中俄两国在军事互信建设与军方高层互动、武器贸易与技术合作、军事演习与交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两国在武器贸易的定位差异、战略分歧、历史记忆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中俄军事关系主要取决于全球战略格局而非中俄双边关系。基于全球战略格局的“一超多强”态势,中俄军事关系将维持平稳发展,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谨慎合作。  相似文献   
27.
太空治理议题涉及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太空安全以及太空安全化四大问题。太空问题的逐渐增多使得太空治理日益迫切,而太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具体规范相对不足、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等原因,造成现有太空制度陷入治理困境。新的太空制度构建需考虑太空领域的权力结构、博弈类型、议题差异等因素。分层治理模式比较契合未来太空治理,即在太空安全、安全化等议题上以大国协调为主,在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环境治理等议题上,由大国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并调动中小国家积极参与。中国是太空大国,也是太空治理的重要角色,应积极参与太空治理,推动太空制度改革,促进太空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韩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推动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开展,例如卢武铉时期的"东北亚均衡者"构想,李明博时期的"新亚洲倡议"和朴槿惠时期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不过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效果并不理想,美韩联盟、大国权力政治和政府更迭使得韩国中等强国外交深受约束,缺乏延续性。对于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而言,必须立足于东亚的现实情况,发挥韩国中等国家的经济优势,做好搭台者、协调者,同时要减少政府更迭对中等强国外交的影响,增强其战略延续性。  相似文献   
29.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尽管对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各理论流派存在分歧,但就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言,其内涵与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可分割.外交政策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随着国家利益的变迁而不断变换.通过外交政策的运作,国家实现了与国际体系的互动,确定了国家的体系角色,进而对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形成了回馈,推动了国家对外结盟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30.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5,(2):61-81,158
海权之争是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的地缘政治主线。当前的中美关系同样面临着海权之争,这将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的"试金石"和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中美亚太海权之争既有战略和地缘方面的宏观因素,也与中国海军发展和美国对此的认知与回应等具体问题领域有关。战略冲突、地缘冲突和偶发事件是引发中关亚太海权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共存利益、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则使和平存在可能。中美亚太海权之争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虽难以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却无法排除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因而关键在于做好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中国海权发展既需注意到中美战略的互动性,也需确定自身海权战略"以实力促和平"的大方向,掌握战略主动性,寻求与海权大国的利益共同点,避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