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1.
法律文书中的签名是法律文书法定格式和内容要素之一,签名人通过签名表明意见或态度使法律问题得以解决。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时,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关注文书格式与签名手续的关系。其实,签名时的心理活动对法律问题的最终解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文用写作学原理从文书文本形式、内容现象、签名人三个方面探寻制约法律文书签名的因素,以期扩大法律文书作为写作这一领域的可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又称为信息时代、传媒时代、消费时代,这四个词语的并用,表现出后现代传媒文化意义和功能的多元混合性。本文以此为学理上的依据,展开对现代传媒诱惑活动中的媒介主体因素、受众客体因素、媒介与受众互动关系、传媒诱惑的弊端、制约传媒诱惑价值实现因素的限定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各种传媒手段对刑事案件的发生、侦查、诉讼、司法监督予以不同方式的传播和解读,使得刑事案件的书写和表达形成一种独特的传媒文化。传媒文化拓展了刑事案件书写的场域,使之从司法适用闭合式书写到现代传媒手段的开放式传播,将刑事案件书写扩充到社会舆论的"公共领域"。通过现代传媒自由解读的方式突破刑事案件司法程序中严格规范写作的禁忌,使司法理念和公共领域媒介文化之间的裂缝渐渐缩小,从而衍生出一种现代媒体化的刑事案件书写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刑事案件讯问笔录断片式叙述的不确定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笔录文本具有讯问人和被讯问人主观经验的判断,不是绝对公正无私的对象;审讯口语表达和文字记录速度的不对称导致笔录准确反映讯问全部过程的制作目的不可能实现;忽略审讯时人性正与邪激烈的对抗,使笔录成为冷漠的办案工具,这是笔录情理的缺失。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具体对策有:法定督办程序场中讯问笔录应达到足值文本的验收目标;为追求绝对客观真实“一路否定”的求证要求;法律意义综合评估覆盖下的讯问笔录制作目标、功能、操作的多元化真正体现讯问笔录是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的要求时,消除讯问笔录的不确定因素,准确反映讯问全部过程的目标就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媒体事件中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危机事件转化成媒体事件的时候,新闻和媒体帮助建构了一种共享的社会危机现象,网络意见领袖“脱颖而出”。网络意见领袖的产生需有客观的媒体环境。在媒体事件中,网络意见领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并有自身独特的网络媒介能力和媒价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媒诱惑改变"美在我心中"的传统文化审美活动为"美被我消费",并以创新生活意义和增进幸福为名催发个人享受,为吸引受众拆卸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美被碎片化。现代传媒诱惑促成的消费文化行为耗散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审美价值,既要保障传媒产业的利益诉求,又要摆脱文化危机是当前传媒诱惑的审美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