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情满宝岛行     
年少时,宝岛台湾是我向往又而深感神秘遥远的地方。参加工作后我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工作关系,我曾几度赴台湾考察交流.每次赴台归来,我都会带着对她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那人、那情、那景,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2.
县长一行人到胡瓜镇检查工作。开完会,刘镇长小声对他说:“您的西装袖子上掉了一枚纽扣。”县长抬手一看,真的少了一粒,他说:“准是掉在你这里了。我回县里有急事,你帮我找找。这套西装是我出国时买的,花钱多少不说。问题是上面的纽扣在国内很难买到。”刘镇长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103.
如果查看最近几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我们会看到在全球500强中,德国企业的入围数量一直排在美国、日本甚至法国、英国之后。然而,这却并不妨碍德国经济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事实上,德国经济真正的支柱在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在全球,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德国这样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上自国家立法、战略规划、机构设置,下至税收、信贷、培训、信息等各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全方位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4.
华玉 《学习导报》2008,(7):53-54
陆莉是一部传奇。但这部传奇似乎只靠一部分人的回忆去维持。 如今有许多人甚至不知道陆莉是谁,毕竟中国体操队有太多的人才,太多的经典瞬间。但是,世界体操历史上能让6名裁判不约而同地打出满分10分的,陆莉是第一人,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满分的佳绩夺得奥运会体操冠军,在陆莉之前,只有赫赫有名的罗马尼亚“体操皇后”科马内奇享有过此项殊荣,而当时只有4名裁判执赛。  相似文献   
105.
已经到了彻底挽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时候了,因为我们迎来了历史的契机,并且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古老而繁华的国王大道上,矗立着一座壮观的中国古典建筑——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DCC)。这里曾是1 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阿波罗剧院遗址,如今再次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所在。9月20日至30日,第四届杜塞尔多夫"中国周"在这里举行。偌大的中国中  相似文献   
106.
郇公弟 《今日浙江》2008,(10):55-55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飓风或一场地震后,千万间房屋毁于一旦,而房屋在许多普通家庭中可能是最为宝贵的财产。德国完善的房地产保险制度,却能够让房主“受灾不受损”。  相似文献   
107.
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为招商引资,利用职权大力“扶植”韩资企业信昊公司,使其由一家“皮包”公司变为淮南市企业样板,并违规获贷款约1.5亿元,最后韩方老总不知去向,欠下当地政府近1亿元债务。  相似文献   
108.
“无为”是老子著作中的专有名词,是与“有为”相对立的概念。在老子的著作中,“无为”具有广延性、多功能的特征。运用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9.
分析德国房价不涨的内在原因,简单来说,可总结为八个方面:其一,确保房屋充足供应,供求平衡仍然是稳定房价的硬道理。无论在联邦还是州、市及村镇层面,德国都有着详尽的建房规划,住房建设依人口需求而定,基本满足每个家庭一套住房。此外,德国每年有25万套新公寓竣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10.
关注学生内心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摆脱学校德育现实困境的有效选择。学校应借鉴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丰富学生人生底蕴,突出人生理想信仰教育夯实学生精神根基,以领悟唯物辩证法养成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渗透人文关怀改进德育方法,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