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秀卿 《河北法学》2007,25(2):145-148
我国的刑事法律仅规定"羁押"的日期应当在被告人被判处的自由刑中予以折抵,而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这样的"非羁押式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日期排除于折抵刑期之外.从刑事司法公正、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三方面论述"非羁押式强制措施"应予折抵刑期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开发区初创阶段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张书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控之后,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保税区、工业区、渡假区)克服种种困难,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尤以国务院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发区,发展气魄大,进展快,呈现出刚...  相似文献   
3.
“中央民族工作12条”中的第四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的新理念,实现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升级换代。这一概念中的“两个包括”全面拓展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思维空间,使民族问题的外延更加扩展。“三个关系”则明确标注了民族、阶级和国家是关涉民族问题的三个警戒区域。“五个共性”是民族问题的本质属性,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看,民族问题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独资企业劳动关系现状调查及协调对策——威海市韩国独资企业情况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威海市,充分发挥与韩国相邻的地缘优势,凭着较好的投资环境,先后吸纳了近百家韩资企业来威海兴业,共安置本方及外地闲散劳动力一万多人,使我市经济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反腐败思路。毛泽东首开“民主反腐”新路 ,邓小平继之于“法制反腐”新途 ,江泽民同志又发展到“法治反腐”新域。比较他们的反腐败思路与对策 ,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三制"政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一种抗日民主政权.它是适应当时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生效的法律文书难以得到执行,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法律权威,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切实解决"执行难"列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近期,濮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专题调研了部分县区法院执行指挥平台及网络拍卖中心运行情况,围绕  相似文献   
8.
当前,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社会和网民群众,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走一条"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的网上群众路线,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法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洽理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蕴含了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法洽化、治理方式柔性化和精细化、治理手段多样化等诸多新的趋势和要求。古人云:“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稳,达民之情。”通过网络问政“求民稳、达民情”,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国家洽理的“最大增量”,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