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对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贯彻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在该阶段如何正确运用刑事和解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本文拟从基层检察院的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对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流动性和职业压力较大等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该从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积极的认知加工和情绪体验、积极的社会行为以及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等方面着手,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困扰,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共享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吸纳了规模巨大的从业人员,而且其就业形态体现出与传统就业截然不同的特征。通过对中国知网上以共享经济用工为主题的30篇法学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可知当前的研究重点为网约工劳动关系的认定及其规制路径。对于众包型网约工与共享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目前有否定说、肯定说、难以定性说三种观点。三种观点相应的规制路径分别为在劳动法外利用公私法的多种制度工具调整、纳入劳动法调整、在劳动者和自雇者之间设置中间类型特别调整。学界相关讨论已经达成了若干初步共识,但是对于更进一步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15.
藉“现代化与青年”亚洲青年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国内外学者云集上海之机,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于1993年3月29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先生向大会发来了贺电,祝贺青年社会学会成立,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袁方先生写来了亲笔贺信,国际社会学会执委哈特曼先生、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委员会主席芬克女士亲临上海签署了贺信。(全文另发)  相似文献   
16.
李倩 《法制与社会》2014,(13):278-279
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在实践中,存在很多困扰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的问题,遗漏继承人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遗漏继承人不仅使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还增加了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职业风险,甚至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解决遗漏继承人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将从继承公证中遗漏继承人的现状、遗漏继承人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解决遗漏继承人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完善我国的继承公证程序法律制度,使公民的继承权更加有序和方便的行使。  相似文献   
17.
18.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占据核心位置,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在教学工作中扮演参谋员、服务员和协调员等角色,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秘书应坚定政治思想素质,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有敏锐的触觉,不断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兼有文化的意识形态和市场的商品属性。这种文化产品的二重性决定了文化产品生产者和部门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门类,具有精神生产和商品生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属性。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简述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在各地区之间,情况千差万别,社会关系异常复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身份分层,贫富分层等等。原因有很多,由于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管哪个社会,总是存在着不平等,存在着社会分层,有一些依据客观指标(如收入、教育程度等)进行的分层是哪个社会也不能改变的,本文着重从权力、职业、收入、教育程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