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531篇
中国政治   485篇
政治理论   143篇
综合类   2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书林 《人大研究》2007,(12):19-24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  相似文献   
32.
叶战备  龚基云 《求实》2004,(9):60-62
委托—代理理论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监督和制约代理人 ,尽量降低因代理人行为扭曲而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 ,这与政治活动中的权力监督问题有相通之处。具体一点来说 ,这一理论本身符合权力监督的性质要求、界定要求以及目的要求。因此 ,在一定意义上委任—代理理论可以作为权力监督的理论依据。同时依据委托代理—理论的要求 ,我们可以对我国现阶段的权力监督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建构。建构的实质是在确保权力利用效率提高下的民主监督 ,体现为一种自下而上运行的权力  相似文献   
33.
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上看,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对舆论监督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也要关注舆论监督的实践与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本文从舆论监督权的保护机制、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控机制、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的机制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4.
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做法是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跳出怪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5.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就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怎样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特性?青年学生应怎样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扬这一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重要问题。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本刊特邀三位专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6.
牢骚     
牢骚,并不一定是坏东西。屈原的《离骚》就是牢骚,是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牢骚;冯谖为食无鱼出无车居无屋而三弹铗,可算得上是个牢骚大王,但他在孟尝君的三千食客中堪称出类拔萃之辈,为孟尝君运筹帷幄立下奇功;司马迁受腐刑后也牢骚满腹,但牢骚和屈辱催促他完成了不朽名著《史记》。可见,牢骚不一定是消极情绪,颓废思想,发牢骚的也不一定是恨生不逢时、空嗟叹蹉跎的人。当然,牢骚要客观、适度。毛泽东在《答柳亚子先生》一诗中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发多了,也会影响身体,影响斗志,影响观察事物的眼光和心态,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7.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38.
党内民主与善治在概念内涵上虽然差异很大,但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党内民主与善治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表现为:发展党内民主可以支撑和维持善治,善治的推行也可以对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9.
论完善对权力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舆论监督因其自身具有的独特功能已成为当代社会监督最有力的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舆论监督遭到抵制和对抗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舆论监督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如何走出误区,不断完善舆论监督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0.
"以权利制约权力"视角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战备  金太军 《探索》2005,6(4):63-68
从权力制约思想的发展史来看,以权力制约权力模式作为权力之间的内部制约机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这种模式的现实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相对于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之间的内部制约机制来说,以权利制约权力可视为社会对权力的外部监督机制.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受治者对于施治者的监督,是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制约与监督.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种社会对权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是政治文明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