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8篇
法律   529篇
中国共产党   513篇
中国政治   591篇
政治理论   154篇
综合类   3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居家养老服务是近年来针对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合同是该种养老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本文从居家养老服务合同的内涵及性质收入,探讨了居家养老服务合同异于其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从而明确居家养老服务合同法律规制的内容,为居家养老得以顺利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2.
普通法中的履行不能对于我国合同法相应规则的理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规则的形成过程中,其大致经历了由最初的不予免责到逐步承认多种履行不能类型的历程。在适用条件上,普通法强调履行不能由订立合同之后发生的、不可预见,且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的意外事件所致。对于履行不能免责的正当性,默示条件理论、基本假设理论、风险优位负担人理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正当性说明。我国合同法在履行不能的规则适用上,应注重对普通法履行不能的程度、适用条件、正当性基础等进行有益的借鉴与规则吸收。  相似文献   
83.
国内外法学界对于法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竟至成为法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桩公案。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诞生以前,国内外法学者已经对法的本质有过形形色色的解说,但这些解说不是从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角度全面审视法的本质,都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跳出了这一理论怪圈,抓住了隐藏在法律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性,超越了一切唯心主义者和机械唯物主义者对法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但是国内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解读存在很大缺陷,误读了经典著作的本意,需要对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构建一种新的更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  相似文献   
84.
中国亟待构建监管型政府。“互联网+”与监管型政府之间存在着一种表征关系,而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政府建构和重构监管体系,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走向监管型政府应是“互联网+监管”与“监管+互联网”相融合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必须超越以往的“驾驭市场”模式,在减少管控的同时,加强并完善市场监管。在“信息大量过剩”局面下实现监管目标,政府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杠杆,理顺网络各节点、各主体间关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执法监管能力,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拓宽“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5.
腐败问题,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政治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历来重视腐败问题,对各类腐败现象采取高压打击,零容忍的态度,积极地与腐败作斗争,保持党的纯洁性.这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共更是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的腐败问题以及反腐形势,在反腐政策上提出了更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反腐政策、反腐观念和反腐措施,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表现出要在法治的基本上建立起中国目前阶段所需要的新反腐政策体系的动向.  相似文献   
86.
87.
司伟  王嘉 《瞭望》2020,(28):54-55
  相似文献   
88.
于欢案引发的争议为区分不法与有责提供了新契机:不法是依据法律的行为规范进行的评判,必须受罪刑法定原则之明确性的约束,违法阻却事由是法律激励的行为,不应当承认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是根据法律的裁判规范进行的评价,必须受罪刑法定原则之价值性的约束,责任阻却事由是法律宽恕的行为,可以承认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于欢的行为并非法律激励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但于欢在遭受辱母等侵害时实施过当防卫,并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具有责任阻却事由,应当宣告无罪。  相似文献   
89.
云开太华青     
  相似文献   
90.
胡文涛 《河北法学》2012,(12):99-106
自1998年始,日本先后制定了5部有关公共注资增强银行资本的法律,逐渐形成整套的公共注资增强银行资本制度。相关法律的制定及其实施,体现出目标从混乱到具体,接受注资的条件从宽松到严格,从单纯的注入公共资本到强调改善金融机关治理机构的特点。日本的公共注资增强银行资本制度,对于应对包括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危机,维护日本金融系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