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当前农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选择时机,全面配套,有步骤、有系统地改革外贸体制,建立和完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各种机制,创造良好的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使农村出口企业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以真正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三湖     
吴象 《瞭望》1991,(48)
新疆有不少风光奇异的湖泊,最著名的要数天池。它位于乌鲁木齐西南100公里天山深处,相传系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的瑶池,因此更增强了吸引人的魅力。初到乌鲁木齐的内地人,几乎没有不想去看看的。1983年我第一次到新疆,就曾去过一趟,果然湖光山色、秀丽无比。湖面海拔2000米,面积约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是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之后形成的高山堰塞湖。南北两测,各有一列兀起的山峰,山坡上满是珍贵的云杉、青松和雪松。西边远处,海拔5000多米的博格达雪峰在另外两座雪峰簇拥下凌空而立,安详地俯视着狭长的湖面,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留下自己清晰的倒影,更显得秀丽、明艳,光彩照人。 天池我是慕名而去的,而赛里木湖则是无意中见到的。它远不如天池出名,风格也与天池不同,新疆以外知道的人恐怕并不很多。但我相信,见过的人对它的评价,决不会在天池之下。 这也是1983年那次,我从乌鲁木齐到伊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六年,我国广大农村,以实行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变,出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联产承包制的实现是我国农村一场伟大的革命,其深远的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象  赵蔚 《瞭望》1984,(17)
吐鲁番的九月,金色的秋天。我们来到这素有火洲、风库和葡萄园之称的吐鲁番盆地。初秋的吐鲁番,热风炎炎,气温最高时能达到将近摄氏四十度。蜿蜒一百多公里的火焰山山脉,犹如一片赤色的、熊熊燃烧的烈焰,远望烟尘缭绕,红光灼灼,令人生畏。火焰山与北方天际高耸的终年积雪的天山赤白交映,堪称新疆的一大奇观。吐鲁番地区辖吐鲁番、托克逊和鄯善三个县,地区行署设于吐鲁番县城。闻名世界的吐鲁番盆地即位于吐鲁番地区的中心。从地形图上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由自给经济型向商品经济型转化的时期。在经济转型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必经的步骤和阶段。有些同志对于为什么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标准是什么,以及怎样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容易产生盲目性,从而使农村产业结构出现新的不合理现象。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关于农业与农村问题的基本理论出发 ,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作者认为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上是在中国封闭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内创造了一个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细胞。它突破了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思想框框 ,突破了僵化的单一公有制 ,取得了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决定性胜利 ,形成了改革的一种利益主体和依靠力量 ,成为农村乃至全国此后一系列变革和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从安徽迈出的,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77年6月到1980年春,万里在安徽工作了两年多,《万里文选》收入了这期间他的14篇文章和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几乎全部是讲农村问题的,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展示了农村改革是如何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迈出这第一步的。它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研究中国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当时曾在安徽省委机关工作,多年后重读这些文章,往事历历,倍觉亲切,感受弥深。  相似文献   
18.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把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改为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即“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开了一道小小的门缝。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几乎尽人皆知。因为农业是供给吃饭的产业,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唯独这个需要,必须首先满足。我国是十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进一步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和田——南疆的历史名城,今天的情况怎样呢?本文介绍了和田地区的历史,报道了它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新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