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索穷 《人权》2004,(2):51-52
雪域西藏,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比较艰苦。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对生命的渴望非常强烈,藏族民歌中常有“次仁啦”(长寿)的祝福词,西藏牧民常用的见面语也是“次仁”(祝福长寿),名叫“次仁”的藏族人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22.
悔过     
悔过(陕西对口快板)索忙年甲:我儿流泪把我问,不知如何对儿说。千错万错我的错,七十年代我入了党,复员退伍进工厂,成绩突出受嘉奖,很快提升为厂长,八十年代搞开放,跟人学会了"搓麻将",常常通宵又达旦,不吃不喝不眨眼。乙:那时我念三年级,门门功课好成绩,...  相似文献   
23.
河南省教研室于今年八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在焦作市召开全省初中政治课备课及教学经验交流会。来自各地、市近八十名初中政治课教师代表,在准备的基础上就《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和《法律常识》各课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4.
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往往涉及第三方责任先损害患者生命或健康,而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出现医疗过错,造成患者进一步损害,即出现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与其他责任的竞合,涉及多种诉讼关系,司法实践中尚无统一规定,本文认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5.
以公安部属某警犬基地为例,分析了影响警犬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警犬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警犬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改革警犬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警犬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沟通传播渠道、公安部属警犬基地(研究所、学校)联合推广警犬科技成果等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6.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首次规定了有关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本文首先概述了该制度的合理性,主要分析了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以及诈骗行为所及不动产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27.
索穷 《今日民族》2005,(10):44-47
根据各地地形条件的不同,西藏境内过去有石桥、木桥、溜索桥、藤网桥、铁索桥等,在江河、峡谷上架起一座座飞天“彩虹”,为当地人民出行往来提供了便利。但是,有桥并不等于就能平安通达。清代诗人吴升对过去雪域高原高山峡谷地区溜索悬渡的惊险境景曾作过这样的描述:上无一发可援手,下则百丈奔惊龙;身如云滔脚绵软,达岸回视人飞空。……作为西藏地区最大的城市,解放前,拉萨及周边的农村曾经有赤桑桥、门仲桥、格桑桥、顿觉桥、“夺桑”(石桥)等六七座大小桥梁,方便市民出行。一地处城外的堆龙赤桑桥原本是一座木便桥,是拉萨通往后藏的必经之…  相似文献   
28.
二十世纪初,次仁桑主到一家汉族商号公和昌当店员,从事沉重的店务劳动,接受旧式商店的学徒教育.由于他勤奋好学,三年后就基本掌握了山货药材及来往账目的知识,并以其诚实聪明、胆大心细为东家赏识.  相似文献   
29.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后得出结论:制度和法规形 成的社会强制,生活中的潜移默化,道德和禁忌形成的心理约束,是隐藏在各种文化传承现象背 后“看不见的文法”。民族文化传承运行机制能有效运转,有其民族文化根源,离不开社会组织和 文化职司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0.
索穷 《今日民族》2004,(12):37-39
1936年,三个酷爱摄影的年轻人在巴黎的一家小咖啡馆里相遇:28岁的法国人布勒松,23岁的匈牙利人罗伯特·卡帕,25岁的波兰人大卫·西默。他们刚刚参加完巴黎新闻社的招聘考试,都落榜了,三个人边喝边聊,谈起各自的摄影志向,并相约以后要办一个真正具有独立报道精神的图片社。那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马格南图片通讯社,“生产”了大量伟大的照片,被称为那个年代经营最成功的摄影图片合作社。然而,布勒松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就在几乎同一个时期,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在中国青藏高原的拉萨城里,也有三个志同道合的西藏青年冲破重重的宗教迷雾,犁开雪域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