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毛泽东一向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曾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但晚年却在如何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这既有复杂的客观现实原因,也有其深刻的理论认识根源。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对做好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西部大开发,观念要转变”,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转变观念的主体是谁、核心是什么、哪些观念需要转变以及怎样实现观念的转变等问题,却迫切需要人们从理论上加以澄清。为此,由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人文杂志社、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西安石油学院、西安市委党校等12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0日至22日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3.
康天军 《中国审判》2021,(5):110-111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维护人民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朴实最殷切最执着的期待要求,凝结着我们党的革命理想、奋斗目标和初心使命,体现着法治价值追求和宪法法律意志。  相似文献   
94.
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于2011年在《婚姻法》修正案中被确立下来,在以后的实践中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和不足,通过司法解释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兼具公平原则,致力于维护婚姻家庭的平等与稳定.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类似"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大学生极端行为案件不断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震惊和叹息之余,我们还需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案件。当今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指导方针,对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已成为对每个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在崇尚法治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生极端事件却愈演愈烈,由此我们开始思考大学生法律意识强弱与极端事件发生之间的因果联系。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法律以及极端事件的认知程度,我们开展了从法学角度看沈阳市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生极端事件的认知调查,以此为起点探讨怎样从法学思维深层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极端事件的认知,并得出大学生法律意识匮乏易导致极端事件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康楣生  任志侬 《前进》2007,(8):50-52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不仅能从观念上、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意识与行为,而且能够通过共同的价值观起到激励约束、组织协调、动员引导之作用,使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迸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能,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创新发展而努力奉献,是新时期企业营造氛围、凝聚力量、提升管理、塑造形象的有效载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7.
构建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构建节约型政府,而构建节约型政府重在行政成本控制。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很突出,出现了行政成本控制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控制失灵现象的有效路径就是,既要强化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内在道德素质,又要用制度来约束个人和组织的奢侈浪费行为,加强监督机制,形成系统的多元化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8.
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中,最短缺的是什么?我们认为,企业家是当代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必须要高度重视、营造环境、完善机制,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9.
100.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余子明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老一辈史学家如范文澜、郭沫若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清除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科学体系。在建国后的十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