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冬 《河北法学》2012,(1):70-71,72,73,74,75,76,77
解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离不开国际化因素的考量,但是国际化并不能等同于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西药审批及保护标准,这是中医入欧盟零注册危机给国人的最新启示。从专利特别保护、传统知识特别保护及公用知识无保护三种主要路径对中美中药市场竞争的影响出发,应用实效方法论的重要工具博弈均衡理论,对中美中药及植物药保护的不同选择路径不同利益效果作了对比性的数据及逻辑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中药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的最佳选择应是理清中药作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地位,而促进美国对植物药的专利化具备利益的可行性。建议在构建国内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专门法律制度的同时,创建性地促进中药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以及相关国际公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12.
张冬  李博 《知识产权》2012,(3):55-58
在竞争全球化的情势下,知识产权源于罗马法的私权属性如何在现代知识产权国家战略中得以合理应用,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国际化进程中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需求。知识产权社会化的立法价值取向,是合理原则指导下利益平衡的结果,体现为兼顾效益的立法宗旨、受到社会利益限制的立法内容,以及战略化的立法趋势。实践中,知识产权私权社会化的发展,能够促进知识产权私权属性在现代竞争中的合理应用,对欠发达国家居多的传统产业尤其应当予以知识产权保护,以期实现全球化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用什么眼光认识劳动就业问题,极为重要。我们要从历史眼光、现实眼光、世界眼光三个视角去认识劳动就业的民本实质、迫切需要和未来走势。 一、用历史眼光认识劳动就业的民本实质  相似文献   
14.
张冬 《法学》1992,(11)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经济合同法》第27条规定,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第3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经济合同的理由,在取得有关主管机关证明以后,允许延  相似文献   
15.
16.
顺德提出乡镇企业改革目标人人有财产家家有股份人人有财产、家家有股份,这是广东顺德市日前提出的乡镇企业改革目标。据悉,该市目前已成为全国首家乡镇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试点。顺德市共有11个镇,而且乡镇企业众多。他们提出,在农村企业股份制改革下,要达到人人有...  相似文献   
17.
18.
张冬 《知识产权》2008,18(4):88-92
本着给予专利超保护的核心精神,认定滥用专利问题贯穿在美国专利发展的整个历程,是国家法律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结果.美国专利权滥用的规制并非由反垄断法予以规定的,专利滥用的标准低于垄断的标准,而且从改革趋势来看,伴随对专利保护原则的继续加强,美国对构成滥用的认定越来越严格,合理原则成为现在美国认定滥用专利的基本导向.对此,笔者提出美国的滥用专利认定的特点对中国的专利法发展具有重要的考量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学术角度系统论述了"习李经济学"理论内涵,并指出"习李经济学"是基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泛经济学。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从关联性、发展性及协同性三个层面,论述了高管降薪与深化国企体制改革的内在契合性,并以此为基础从纳入顶层设计、推进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构建差异化薪酬体系以及强化监管四个层面,提出如何更好地合理推进国企高管降薪工作,以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目标,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经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即两国商事争议的解决机制问题,而仲裁是最主要的国际纠纷解决途径。中日国际仲裁在法律适用、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员选任、仲裁裁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何认识日本涉外仲裁体系的特点、选择熟悉的仲裁适用规则,已愈发引起海内外人士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