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73.
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是由生态治理实践决定和推动的,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出发点、落脚点就在于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正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推动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生态治理实践创新又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我们不断地加深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认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指导生态治理实践创新的十大着力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自信,进一步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74.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基础,涵盖了理论的渊源、历史的追因和未来的指向:“两个必然”赋予共产党人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明确了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诉求;《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原则和价值目标提供达致人类解放的基本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坐标系和动力源。厘清《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75.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促使生态学与政治学联姻,大力推进绿色政治文明建设。绿色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有绿色政治文化价值、绿色政治行为文明以及绿色政治制度文明,它们从多维角度促进着人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6.
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精神生产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对精神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7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意识形态的先进,更取决于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制度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构具有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8.
从生态政治学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着生态政治学并推动着它的发展。政党和政府在治理生态危机问题上的科学决策和政治权威,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绿色生态政治文化的营造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生态国际合作等等,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最终摆脱生态危机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的互动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必须破除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与做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归位。  相似文献   
80.
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应对中国严重的生态矛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只有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从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