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性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治性工会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现代的、科学的工会理论必不可少,务实高效的法律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工会的工作内容应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2.
李拥军 《法律科学》2009,27(4):17-24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性更多地表现为义务、责任和特权,很难形成系统的性权利观念与实践,与此相应,性法律必然以义务为本位。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的性需求量的增加,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改变了性行为的个体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性行为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民众的性权利意识开始崛起和成熟,与此相应性法律应该以权利为本位。面对这样的社会变迁,中国当代的性法律必须实现立法理念的更新与调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3.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于人民陪审制度难以执行根源的探讨刘艺工*李拥军一、陪审制度概论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它旨在利用没有专业知识和司法经验的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审判机关正确实施法律。从世界范围看陪审制...  相似文献   
24.
20 0 4年 1 1月 1 8日— 1 9日 ,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湘潭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法治、宪政与人权”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收到论文 70余篇。本次大会为期两天 ,共分“法治的理论问题”、“法治的历史与现实”、“宪政的价值”、“中国的宪政问题”、“宪政的历史考察 (一 )”、“宪政的历史考察 (二 )”、“人权的保障”等7个阶段依次进行研讨。李龙、周永坤、胡旭晟、王健…  相似文献   
25.
正确的观念是正确理论的基础,先进的观念是先进制度的先导。我国传统劳动法学的落后首先是观念的落后,因此,只有注入权利的思维来实现劳动法研究的观念更新,具体要实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利益一致到利益协调的观念转变,才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劳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6.
随着我国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复杂,针对南疆地区反恐任务的紧迫需求,对采用无人机参与行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举措,为促进反恐无人机发展,提高反恐作战效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孜孜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存在着多种意见。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公平是多维度的和复杂的概念,从而在理论上构建新的社会主义公正观,实践中坚持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8.
司法仪式与法律信仰主义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司法仪式在法制中所处的位置和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司法仪式又强化了其背后的法律文化。在西方的传统的社会里,宗教与法律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因此司法仪式具有宗教般的神圣色彩,这种文化是培育现代法治的沃土。中国传统社会对司法仪式极端轻视,而既有的司法仪式又过多地蕴含着军事化的色彩和革命主义的情节,这都强化了背后的法律工具主义的文化。培养现代法律信仰主义文化则应先从重视司法仪式开始。  相似文献   
29.
“人民调解是个良心活,想推推得了,要干没个完。干好,就得有二张‘婆婆嘴’、一颗‘妈妈心’!” 日前,笔者在采访“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调委会副主任李国栋时.他一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30.
从民族思维模式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思维模式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历史成果 ,它对一个民族法律文化的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孕育于不同文明中的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促成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笔者正是从因果式和阴阳式的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入手 ,解析了“发达的法与混沌的礼”、“法律信仰主义与法律工具主义”、“法学和律学”等中西方法律文化方面的差异 ,进而引发了关于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