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杜玉芳 《湘潮》2011,(5):4-7
毛泽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时,西藏是他最费心思的一个。为了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毛泽东在开国之初就对西藏地方领导人十四世达赖喇嘛进行了耐心的争取,并赢得了其8年的合作。但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达赖最终选择了背叛和出逃……  相似文献   
22.
杜玉芳 《湘潮》2005,(1):14-17
“志同道合”可以成为朋友,“殊途同归”也可以成为朋 友。1930年夏,胡乔木和季羡林同时考入清华大学,成了校 友。尔后两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投身革命,活 跃于政坛,身居高位;一个自甘寂寞、矢志学问, 终成学术 大师。个性、人生志向迥异的两个人却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胡乔木和季羡林六十年同窗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23.
野坂参三在抗日战争期间来到延安,担任了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校长,教育改造了大批日俘,将在华日人的反战组织由觉醒联盟发展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并创立了反战组织的核心组织———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还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代表大会,统一了华北的日人反战力量,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
胡乔木在多年的党史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胡乔木强调党史战斗性、科学性的特点和解决现实问题、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等政治功能,指出党史研究应科学界定研究对象,适当扩大研究内容等。关于党史研究的原则,胡乔木着重指出应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和“既要实事求是,也要顾全大局”的原则。关于党史研究的方法,胡乔木主要强调和运用了历史分析法、“四面八方”法、普遍联系法、辩证思维法、纵横比较法和科学区分法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25.
杜玉芳 《理论学刊》2007,3(10):37-40
胡乔木晚年凭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求实创新的作风,对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认识成果。他主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认识;应正确处理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列经典著作中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要靠经济建设才能实现,但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仅仅归结为一种经济制度,建设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特征等。这些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6.
遥记当年战山东, 法西反抗一心同, 和平友好传千古, 富士泰山映寰中. 这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广东分会理事苏烈赠给老战友小林清的诗.这首诗概括了中国籍日本人小林清的经历和心愿.抗日战争时期,小林清以日本帝国军人的身份出征山东,日后却成为一名反战勇士,在山东进行了3年的反战斗争.回想往事,小林清深情地说:"山东是我对中国人民犯下罪行的地方,也是我弃暗投明开始新生活的地方."[1]  相似文献   
27.
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做出“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以“政治的”“不流血的”方式解放了西藏,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是毛泽东西藏工作最具华彩的一章。  相似文献   
28.
为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西藏,中央制定了"争取上层"的统战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央各部门、西南局、西北局及前线部队积极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经历了"先礼后兵"、"兵后又礼"的曲折过程,争取了上层的合作,最终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一时期的统战工作启示我们:从统战对象的核心利益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并真实地实行,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相似文献   
2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创建了一所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这是八路军总政治部为了对被俘的日本官兵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而建立的。她从1941年正式成立到抗战胜利结束的先后5年间,把一批又一批的日本战俘改造成了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反战战士。研究这个学校的成立和发展情况,有利于我们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敌军工作和统战政策。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建立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建立是我军统一战线政策和日俘政策的具体体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1937年10月毛泽东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  相似文献   
30.
略论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平解放西藏过程中,毛泽东针对当地特殊的政治社会状况和险恶的地理交通条件,始终高度关注进藏部队"给养供应麻烦多"的后勤保障问题,适时提出了"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筑路"、"生产与筑路并重"等一系列方针。这些方针的贯彻执行,不仅解决了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问题,促进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顺利实施,而且发展了西藏地方经济,增强了民族团结,争取了西藏民心,产生了超出军事意义的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