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0篇
  2018年   16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捷克是中欧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也是欧洲中部最具有古典气质的国家。其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捷克与斯洛伐克和平分离,捷克共和国成立。无论是首都布拉格,亦或其第二大城市布尔诺,都如不同篇章的传奇,各自拥有孤寂又撩扰的美,让所有人无法自拔陶醉在充满童话气息的文艺情怀中,有了豁然开朗的惊喜。  相似文献   
12.
正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戊戌年。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倡导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发展农工商业……可惜当年九月百日变法即告失败。光绪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当街斩首。“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陶》作者马行云在大学时主修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做了一名水手,在海上漂泊了十年之后定居云南,只因他爱云南的人、云南的茶、云南的陶……云南有香格里拉的藏传黑陶、西双版纳的慢轮傣陶、普洱镇沅的彩雕黑陶、玉溪华宁的绿白釉陶等众多陶艺,马行云最为钟爱的是红河的建水五彩陶。他认为:"建水五彩陶(紫陶)是最具文化和艺术内涵的,它属于高温无釉细陶,书画装饰、天然磨光,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在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是一个被疏忽已久乃至于渐要淡忘的词。经过时间的检验、洗礼,"工匠精神"在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体现了我们对现代制造工业的反思,传递了对传承与创造的渴望。在奔向"创造大国""智造大国"的奋斗进程中,当中国产品的身影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其实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工匠精神",都更加深情地呼唤"工匠精神",以期为急需突破的"中国制造"提供新的自省路径,规划新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大学一直被称为国家"公器"!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外西北角一座花园附近创立了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在意大利诞生,这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被称为世界大学之母。但丁、哥白尼等众多科学和文学史上的名人都曾经在这里求学。1158年,国王颁布法令,规定大学是一个不受任何权力影响,可以进行独立研究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权力和人居的集中地。在常人的印象中,北京似乎只和车水马龙、皇家园林、天安门、故宫、升国旗相关联。在大多游客眼里,北京是野生动物的“禁区”,在这个国际大都会里,要想看到野生动物,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但事实上,北京更是一块充满野性和蛮荒生命的天然处所,在地球北纬39度,东经116度的维度里,北京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从西部到东北,群山环绕,气象万千。山地海拔  相似文献   
17.
正辞旧迎新是过年的仪式,祈福纳祥是仪式的内涵。除夕的爆竹,镇宅的门神,充满象征意味的宅居装置,服装饰品,饮食特制,言行仪轨,都是年味传统所在。绵竹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体现着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农耕文化的特色主题,其兴起与传承,一则有赖于本地自然物产的优越,二则来自于以桃符辞旧迎新的民俗,三则受制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兴衰。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十月,当广阔的北方在秋风的轻抚下迎来一片金黄的时候,金黄秋叶围绕的大海之滨却有一道火红的生命色泽,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这里一簇簇、一蓬蓬的碱蓬草在秋风中羞红了脸,如同巨大的红毯平铺在绵延百里的海滩上,一眼望不到边,草丛中嬉戏、蓝天上飞舞的各色水鸟给这幅奇妙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美。让游客沉醉不知归途,乐而忘返。  相似文献   
19.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工匠精神"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工匠精神?众所周知,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五分之一。但是,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却只有21个。因此,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  相似文献   
20.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它象征纯洁,是"人之初",无污染的形态,而一生的经历又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与希望,如同扎染,由白至蓝再至青,每染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白族扎染在大理的周城村已传承千年。张仕绅家的三代人都开染坊。染坊的命运,无疑是白族扎染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