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31.
职业形塑教育是公安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公安院校培养合格公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途径。在面临思想认识不深入、毕业生入警率下降、师资短缺等多重困境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职业观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等途径,不断加强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形塑教育,才能完成公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才能回应公安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新期待,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2.
实名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对推行实名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对完善实名制的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提出完善实名制应当遵循的法治化原则、科学化原则、人本化原则、集约化原则,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样本和参考。  相似文献   
33.
(接上期)思考和建议 我国现已经加入WTO,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是为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的国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走自己的路,扎扎实实搞好依法治村工作,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34.
百年铁路 千载红河——昆河铁路行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昆明南下,到中越边境口岸河口县,有两条线路前往。一条是昆河公路。经昆明市的宜良、石林县进入红河州的弥勒、开远、个旧、蒙自、屏边到达边陲重镇河口县。全长473千米,是中国云南进入越南的重要陆上通道。还有一条那便是昆河铁路,也称滇越铁路,它北起昆明、盘溪、开远、蒙自、屏边至河口,然后跨过红河进入越南,经老街至海防,全长854千米。喜欢体验的人,我建议你最好乘火车,顺着滇越铁路到中越交界的边境小城河口。因为这是距今100年前的20世纪初期,由法国人修筑的,也是当今中国惟一一条仍在使用的米轨铁路。在这趟四百余千米的旅途中,望…  相似文献   
35.
杨海涛 《人民公安》2013,(14):32-33
伤感的夏天,送走又一批学生,老师们也躲着哭。带队老师老杨的泪水肆意放纵,却是因为他成为警院历史上第一个没为毕业生送行却被毕业生送走的队长。沈阳,仲夏,有些闷热。老杨对天气没啥感觉,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一年四季中哪一季,却清楚地知道最不喜欢的是夏天。老杨敏感于仲夏空气中氤氲着的伤感——不仅仅属于毕业生的毕业季。十年前的夏  相似文献   
36.
杨海涛 《世纪桥》2013,(5):43-44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中发挥生命线作用,是时代赋予的崭新使命。高校突发事件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变革传统机制,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象、新原则、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急教育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弱突发事件的破坏力,及时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进而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7.
经济界有一句名言:“想推销商品而又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广告世界中。在我们的周围:电视、电台、期刊杂志乃至路上奔驰着的汽车车身上,哪里没有广告的形象和声音呢? 如果在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种类日益繁多的情况下,你不注意利用广告宣传,你的商品也许就如同 "在黑  相似文献   
38.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39.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I0001,I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40.
坳瑶的婚丧习惯法(以广西金秀坳瑶为研究蓝本)是坳瑶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内生而成的,对于保障坳瑶家庭与族群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文章认为在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正视坳瑶婚丧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客观差异,也要正确认识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从经济与法律文化基础,以及立法、司法等方面着手推动二者的融合,以此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