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229篇
中国共产党   370篇
中国政治   655篇
政治理论   108篇
综合类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1,(13):15-15
6月28日,北京骄阳似火。在这个火热的季节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当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小组审议的形式对国务院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审计署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  相似文献   
92.
自然债的民法认可回溯要求为引发自然债的行为找寻栖身之地,传统民事法律行为理论难以说明该行为.需要对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可以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类型之外提出"中间法律行为",表明该种行为既非完全强制也非无效行为.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20年。从社会转型的内涵来看,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突出,对当今政府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95.
96.
海南解放后,毛泽东同志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作出专门指示,正确指导了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今天,重温他关于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倍感亲切。毛泽东同志关于海南的一系列指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7.
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国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同年2月17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加了按语:“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读者推荐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它以生动的文笔,  相似文献   
98.
张之洞法制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可以分《江楚会奏三折》前、《江楚会奏三折》上奏以及1906、1907年修订《大清律例》的过程中三个阶段,见出其变化过程。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法制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在近代中国法制人性化、法制与世界接轨、近代法制实践中,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9.
提起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话题,不由会想起省人大代表宋京伟。这个名字,在笔者的记忆库里,与“责任、良知、严谨、认真、执着”这一系列词汇有着很高的关联度。他的这种处事态度,笔者想,应该主要源于他长期从事理工科研究的职业习惯和专于学问的治学精神吧。  相似文献   
100.
结合物权运行状态和情势进行梳理,物权有基础性实行效力、衍生性保全效力与转化性救济效力。实行效力契合物权本旨,表现静态归属和物权人得通过一定实行行为使物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保全效力主要指物权请求权,属衍生性请求权,其独立性要求或重新认识侵权行为法的债法地位,或将其中物权请求权效力的内容还原归位到物权法。救济效力是物权的最终效力,也是损害赔偿之债或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于此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合一。对物权效力作量的考察可帮助认识物权效力边界和作用范围。实行效力转化为救济效力时,不存在如债权获得救济时的“同一性”而是效力量受到了减损。可提出某些物权救济之债具有相较一般债权优先的办法来还原和保持物权效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