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135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分权学说长久以来被视为近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分权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一直是宪法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横向分配,但是这些横向权力之间并不存在强有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鉴于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在国家治理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权力的运作,应当在国家机构权力的运作中适度加入互相制约的成分,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22.
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印象中,法规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法律总是将社会向良性方面引导。但最近,罗宾·奥拉克兰和大卫-阿斯顿两个有心人却指出了美国法律中有些出发点良好的法律,执行起来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好心办坏事”的法规。  相似文献   
423.
分权学说长久以来被视为近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分权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一直是宪法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横向分配,但是这些横向权力之间并不存在强有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鉴于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在国家治理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权力的运作,应当在国家机构权力的运作中适度加入互相制约的成分,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24.
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阵阵敲击着21世纪的大门,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正有力地把人类社会推向生产力发展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是革命精神和科学进步相一致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对理论创新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425.
本文反驳西方某些未来学家关于电讯技术进步会使城市消失的预言,论述了城市不会消失的基本理由如下:电讯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既替代又互补,从净效应看,两种交流方式互补;电信技术进步既加强城市的中心聚集,又加强城市的分散即促进多个次中心的形成,总的来看促进城市增长;人类个体不能自给自足是城市存在的根本原因;城市的经济性一直支持并将进一步支持城市发展;诸多与经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非经济因素要求城市继续存在。城市存亡问题的讨论,对我国城市化战略也有重要的启示,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城市聚集效应和大城市有潜力进一步吸纳大量人口的观点。  相似文献   
426.
西方哲学家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西方哲学家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亦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上述关系的讨论:谁产生谁,谁支配谁,谁更重要,人是否应该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便会得出若干总结性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427.
哲学上讲的人际关系问题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也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这个问题包括诸多内容 ,但其中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是人与人具有平等关系还是具有等级关系的问题 ;二是个人是本位还是整体、社会是本位的问题。从西方哲学史情况来看 ,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家大多有等级思想 ,近代以来的哲学家则大多是反对等级、主张平等的。不过 ,在阶级社会 ,等级思想在等级制度的支持下实际上是占优势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大体上说 ,整体主义在古代占优势 ,个人主义在近现代占优势 ,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不同条件下也是不同的 ,既有推动作用 ,也有阻碍作用。研究西方哲学史中的人际关系思想 ,可以获得一些有助于解决今天在该问题上意见分歧的启发 ,也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集体主义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428.
429.
康子明  槐秀文  田正玉 《求知》2000,(10):22-2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断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同时也是塑造领导干部形象的尺度。  相似文献   
430.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为深入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本刊约请部分哲学理论工作者围绕理论创新这一话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学习讲话的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