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13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4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许某是2000年结的婚。婚后不久,丈夫以个人名义用夫妻财产投资10万元,与他人共同经营一家公司,并在公司中占20%的份额。公司经营有方,几年来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但丈夫长期对我隐瞒经济收入。最近,我发现丈夫有了婚外情,伤心之余非常失望,遂提出离婚,但就丈夫在  相似文献   
52.
编辑同志: 我们有个外孙女,还未成年,也是独生子女,但不太惹我们喜欢。不久前,她的父母在同一起意外事故中不幸丧生,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她的祖父母也均不在人世,因而,外孙女的抚养教育发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居委会的同志找到我们,要求我们承担起抚养教育义务,外孙女也很希望与我们生活。我们退休在家,生活较宽裕,身体也很好,虽然有抚养这个外孙女的能  相似文献   
53.
编辑同志: 我是经营文化用品的个体业主,一向按期缴纳税款。最近由于资金周转不开,无法按期纳税,就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2个月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批准了我的申请。在此期间,我在英国定居的舅舅去世,舅妈要我立即赶去参加葬礼,一切费用由她提供,于是我向公安机关申请批准出境。可公安机关经审查作出了不批准的决定,理由是我欠缴税款。请问,公安机关这样做对吗? 读者:莫 伟  相似文献   
54.
编辑同志:我是一家公司的职工,业余时间给我儿子开办的私营企业帮忙。今年4月我年满60岁,遂向公司申请退休。可两个月过去了仍没有批下来。后经打听才知道:公司怀疑我在给儿子帮忙时透露了公司的某些技术秘密,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此事仍在核查中。公司考虑到一旦允许我退休就无法  相似文献   
55.
我校在组织春游前,为防患于未然,让每个学生带回一纸协议要家长签字。协议内容是: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在活动中如不听从老师管理而出现意外的,一切后果概不由学校和老师负责,如不同意此协议,将视作放弃此次春游活动。我父母看过协议后愣了半天,迟疑着不敢签字,但他们又实在不忍扫我的兴,最后只得忐忑不安地在协议上落下自己的大名。请问,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学生 张如来)  相似文献   
56.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两所警校培养目标明确,既重视多元化教育和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把通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也强调校园伦理规范和学生精神、品德操守的培养训练;教学中突出警察教育实战化,广泛采用实景教学,建立有一支优秀教官队伍;实行警察特考制度,使警察招录与警察教育有效衔接;养成教育序列的学生实行全公费制。与台湾地区警察教育制度相比,内地警察院校应当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品德与专业素质并重;全力推进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警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交流"制度,壮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改革警察院校招录制度,实行警察招录与警察教育相衔接机制,确保警察院校毕业生就业畅通。  相似文献   
57.
58.
偷税罪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抽象、笼统、单一、欠缺到具体、明确、科学、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典第201条规定的偷税罪从行为方式、构罪标准、法定刑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实行有条件的初犯补税免罪机制。同时,罪名也被修改为逃税罪。  相似文献   
59.
<正>在劳务派遣用工中,由于涉及劳务派遣公司用人不用工、用工单位用工不用人这种特殊关系,为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法律明确规定了两家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现实中,面对劳务派遣工的权益主张,出于认识上的误区,两家单位往往是互相“踢皮球”。那么,派遣工被侵权时,究竟该由哪家单位担责呢?  相似文献   
60.
<正>每年夏季,劳动者的“高温权益”都会成为热点话题。如今,国家和各地政府对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益”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及其他原因,有些用人单位仍然对如何保护劳动者的“高温权益”存在不少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