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领导班子建设在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市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进取,努力工作,其主体和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存在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班子不团结。一把手缺乏权威,协调不了成员间的关系。二是部分班子或成员对学习抓得不紧。“以政代学”、“以会代学”、“以训代学”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健全的学习制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三是部分领导班子的进取意识不强。调查中发现有些班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有些班…  相似文献   
12.
白晋虎  宋建国 《前进》2008,(5):21-22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搞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2007年,太原市抓住历史文化名人傅山诞辰四百周年的契机,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新,为特色文化名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搞好文化建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白晋虎 《前进》2009,(5):36-38
长期以来,省城太原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取向,主要是围绕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来布局和展开的,一直到2006年,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审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太原发展的新定位,从而做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白晋虎 《前进》2014,(4):41-42
<正>"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中国大部分人口生活的地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连接城乡、沟通条块的纽带,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已成为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5.
白晋虎 《前进》2003,(10):36-38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太原历史文化的认识日益重视和深入。时值今年太原纪念建城2500年之际,按照山西省打造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太原历史文化的作用,继承和弘扬太原历史文化优势,强化太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力,对于促进太原的率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太原历史文化的形成背景太原历史文化主要是指以太原为地域依托,渊源历史上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的总和。太原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其文化根脉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其文化形态独…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统一战线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和谐为重要职责,以太原市委统战部为"指挥部",各县区统战部发挥优势,各创"和谐"、"发展"品牌,共同奏响了和谐发展的曼妙乐章。  相似文献   
17.
白晋虎 《前进》2010,(4):42-44
文化产业是一个全球产业发展中后发的新兴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太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绿色转型、文化强市,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十分有必要对太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做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白晋虎 《前进》2006,(10):44-45,4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结构调整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心议题,但要实现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高效有序,机制创新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太原的实际,笔者认为要抓好四个重点方面。  相似文献   
19.
白晋虎  宋建国 《前进》2007,(2):54-55
太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50万年以上人类文明史和2500年以上建城史的城市之一。太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特色文化,在中华  相似文献   
20.
白晋虎 《前进》2012,(1):24-2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是其中重要方面。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的清徐县而言,如何破解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这一课题,是推动清徐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