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社会文明程度,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侧重在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主要体现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等三个方面。其中,公民的文明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文明言行、健康心态等内容;良好社会风尚主要包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崇尚科学,崇德向善、守法光荣,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互爱互助,崇尚节约、合理消费,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等内容;公共文明素养主要包括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文明、文明使用共享平台等内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考察德育和意识形态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德育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本质联系的客观基础和理论依据,阐述了德育的两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和发挥制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重要。制度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文化观念支撑,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需要,是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有力保障。制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渗透性、约束性、强制性、熏染性等特点,主要体现在规范导向功能、激励引领功能、约束保障功能、整合凝聚功能等方面,要从优化制度文化环境、加强制度文化教育、强化制度文化权威、创新制度文化育人形式等方面探索其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书臣 《求实》2005,45(1):81-84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发挥主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现代社会 ,随着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 ,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