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实质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解决党的建设中的新问题并依据党的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来的。因此 ,文章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应包含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个方面。科学把握这一点 ,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积累了新的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主要是通过研究党建问题的独特角度、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把唯物史观系统引入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建设的创新思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4.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所在 ,也应当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年一定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 ,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5.
石国亮 《新视野》2006,(5):9-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科学概括。它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理论的逐步发展而逐步形成,又有别于这一理论的发展。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文献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大体上经历了五次概括的历史过程,分别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党的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46.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主要经验有 :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根本任务 ;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发展生产力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方针政策 ;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在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做好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认真研究解决生产力领域的问题 ,进一步革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环节 ,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标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兴起推动了人类社会治理从管理到合作治理的重大转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治理的新形势,势必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在合作治理的框架下,管理与服务的位置颠倒过来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创新既是来源于合作治理,又是为了更好地合作治理。从合作治理的角度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党务公开的内容是指党务公开主体在党务活动和权力远行过程中,所需要公开的具体党务信息和事务,它既有信息的公开也有行为的公开,党务信息公开是党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党务公开的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党章及党内的相关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迄今也没有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党务公开信息的党内法规。各地党组织在规定党务公开的内容时,主要采用肯定概括和否定列举相结合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党组织由于层级的不同,党务公开内容不完全相同。党务公开涉及的内容具有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并存以及全面公开与限制公开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党务公开的提出过程和发展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等其它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党务公开在全国基层开始出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把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后,党务公开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中央垂范和地方探索的上下呼应,一是中央对党务公开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两条线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认识内容,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在党务公开的提出和发展过程中,学术界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而且理论探索贯穿始终,为其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0.
2003年1月11日,张静如从教50周年暨张静如学术与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文博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法政所所长王章维主持。陈文博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张静如先生50年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成就。并衷心感谢他对北师大的发展、以及对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