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秦强 《北方法学》2012,6(5):46-56
人权条款写入宪法之后,国家立法机关担负有不可推卸的人权立法义务。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权的立法保护义务和人权的立法救济义务。在性质上,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应该是一种法律性义务,具有强制性效力。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不仅具有规范层级方面的形式性要求,而且还要具有效力方面的实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2.
秦强 《前线》2016,(11):11-1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再次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为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齐全、运行  相似文献   
33.
人权条款入宪后必然会对我国原来宪法的价值体系和规范逻辑造成影响。从规范定位上看,我国人权条款应该定位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而不是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条款作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入宪后造成现有宪法文本中的人权和公民权的逻辑错位、内在逻辑体系上的不协调。因此,理性反思我国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及其问题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规范难题。  相似文献   
34.
从法治发展的阶段上看,中国的法治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价值启蒙阶段、制度设计阶段和实践关注阶段。从整体上看,对于现在的法治建设来说,价值启蒙阶段已经渐趋结束,制度设计阶段正在大规模地进行,而实践关注阶段则刚刚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中国法治发展的阶段转换,实践关注阶段现在正成为我们法治建设的重点阶段。  相似文献   
35.
秦强  解永照 《理论探索》2011,(5):138-141
在宪法学研究中,文本分析与事例研究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文本分析是文本宪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事例研究是实践宪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宪法学研究应当将文本分析与事例研究结合起来,使宪法学成为宪法文本与宪法实践相结合的价值统一体。  相似文献   
36.
契约精神是市民社会的本质产物。在法治意义上,契约精神主要由信用意识、敬业意识和公民意识构成。契约精神不仅是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其本身还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契约精神可视为法治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37.
现行教科书都认为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但对于绝对真理能否向相对真理转化几乎没有涉及。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 ,固然体现了真理发展过程的总体走向 ,但片面地强调这一单向转化 ,又从另一方面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精髓的思辩力量。只有承认绝对真理向相对真理的转化 ,才能使真理过程的辩证法更为彻底 ;实践的历史性决定了绝对真理向相对真理转化的必然性 ;绝对真理向相对真理的转化构成了真理螺旋式上升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38.
秦强 《法制与社会》2010,(31):130-131
新的律师法对律师会见权作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对现有反贪部门侦查模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反贪部门可以通过改善现有的侦查模式,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找到一条应对之路。  相似文献   
39.
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是一种由《宪法》和《立法法》共同构成的宪法监督双重体制,这种宪法监督体制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为了尽快的启动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我们应该将现行的宪法监督双重体制转变为宪法监督二元体制,由议会监督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和合宪审查权,负责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权力行为的违宪性问题,而由司法监督行使宪法诉讼权,负责公民宪法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40.
秦强 《人大研究》2010,(12):12-19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宪政体制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1]。由于我国的人大制度存在代表多、会议周期短等因素,因而,在1978年修改宪法的时候,围绕全国人大的改革曾经进行过一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