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21.
邓小平论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不但对毛泽东一生的是非功过给予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而且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从而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内在如何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所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为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是邓小平为我们党和国家所做出的一大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2.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又称"第三党")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一个重要爱国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随民族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在组织上几经演变。考察这一组织演变过程,对于揭示农工党在政治上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走向进步和革命的光辉历程,将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邓小平作为这场运动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事后曾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全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是怎样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呢?下面,本文就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尝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现已被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正式定性为“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  相似文献   
24.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社会主义参政党,同样也相应地存在一个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的问题。这对各民主党派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5.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曾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致有人怀疑他已“自动脱党”,所以才在建国后“重新入党”。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经中共中央调查取证,才搞清楚历史真相。原来,郭沫若一直是一位“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  相似文献   
26.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著名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长期以来,人们皆认为此文是由国民党蒋介石的求和活动而起,然而从其行文内容来看,却是主要针对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政治立场而发,因为当时真正让毛泽东担心的不是国民党蒋介石的求和,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可能出现的分裂。  相似文献   
27.
“联共”和“容共”都不是孙中山本人的原话,而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后来对孙中山的中共政策的不同概括。但二者比较,“容共”比“联共”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当时国共合作的具体情况。当然,这只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考察,决无任何贬低中共之义。  相似文献   
28.
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表现大失所望,对毛泽东则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29.
人大是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不是以民主党派身份在人大进行活动的,为了进一步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应该把来自人民实践形成的正确观点和建设性意见通过参与人大工作的代表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0.
众所周知,在平津战役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天津是武装解放的,并因此产生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北平方式”和“天津方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天津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也曾为和平解放天津做出过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