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什么是语境?语境实指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表达时所依赖的确定语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的理解取决于对语境须臾不离的把握(刘宓庆,2001:173)。语境的内容包含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言语行为进行的时间、地  相似文献   
22.
2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在思政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素养:一是在文本研读中涵咏,强化劳动意识;二是在情境设计中体验,培养劳动习惯;三是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提升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24.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是我国试点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行为主体各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利益博弈的格局,使该政策在执行上出现了偏离。要以教育公平为价值诉求,权衡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加大对弱势地区和弱势阶层的扶持力度,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完善自主招生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5.
青海100万吨氯化钾项目是国家2000年西部开发十大项目之一,体现了国家对发展钾肥工业的高度重视。30万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是100万吨项目的先导性项目,已经国务院批准建设,这必将对青海钾肥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6.
对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中竞争优势刚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家健 《求实》2007,(9):48-50
当前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在规划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产业集群,进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但这种由政府引导加外来投资所形成的引资嵌入型产业集群,在其后来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如竞争优势刚性等问题。正确认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刚性现象,从而有效克服这种刚性,培育引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7.
关于我国能源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近似的线性关系。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未来25年里,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近一倍,能源的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增大。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要实现以能源翻一番保障GDP翻两番的目标,面临着巨大挑战。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从我国能源结构与消费现状出发,综合考虑世界能源…  相似文献   
28.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而“假”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却没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  相似文献   
29.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这是当前经济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责任制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具体形式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们的经济关系,或者又叫物质利益关系。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决定着他们在分配中得到产品的多少不同,即物质利益不同。在私有制的  相似文献   
30.
招生政策直接影响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建国初期的向工农开门,到文革时期的推荐上大学,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及至19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高等教育资源的按质论价,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相应地经历了由建国后的快速扩大,到1980年代的有所减少,再到目前的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占有相对减少的变化。这种入学机会的增减与国家招生政策及工农子女拥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状况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制定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实行招生配额倾斜、进行适度补偿以及惩治招生腐败等公共政策,来控制和弱化代际因素对工农子女入学机会的不利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