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网络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在这些广泛而复杂的因素中,总是会有一种或几种经常的、持久的因素,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的影响起着主要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网络动员".网络动员就是在网络社会中,各种社会因素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导向性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网络舆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而出现,并以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给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新兴网络舆论监督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法官在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的同时满足广大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是每一个司法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建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网上调查、线下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文章从网络舆论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网络舆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同时,为促进网络舆论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良性互动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在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3.
论微博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 《理论导刊》2012,(3):47-51
微博的政治变革能量正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来,集中表现为权力结构的分散化、意见表达的平民化、政治心理的传染性和政治动员的便捷性。政府公信力在微博时代面临着信息揭露与政治监督、意愿表达与议程设置、在场围观与舆论压力、政治动员与行动组织四个层次的冲击。以往的微博事件反映出民众舆论对官员个体行为不信任与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理念的信任同在、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与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并存、对政府短期行为的不信任与对政府长期信任的兼备等悖论式特点。因此,微博的信息揭露和政治监督并不会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如何反馈和应对显得尤其重要。应当理性看待微博,以加强变革和互动为核心,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政务公开化和行政信息化。  相似文献   
34.
中共十八大发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未来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本土性与普适性、借鉴性与超越性、和平性与扩张性、整合性与反思性四个维度的辩证关系,实现本土关怀与全球视野的统一、借鉴资本主义与超越资本主义的统一、坚持和平发展与提升世界影响的统一、推进社会整合与保持反思维度的统一,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5.
今年是世博建设关键年,人人皆知"安全"是成功世博的必要条件和有力支撑。200个国家参展、7000万人参观、184天以及预计过2万场的各种活动将给世博会安保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将考验整个上海的治安管理水平,更是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的体现。对此,本文对世博会安保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6.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情感动能;微观上网民的个体价值取向表明网络政治动员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定,同时又具有重新阐释、整合乃至创造意识形态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